教室里飘来一声戏腔,全班都竖起了耳朵...

教室里飘来一声戏腔,全班都竖起了耳朵...

九月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洒进教室,粉笔灰在光柱里轻轻飘着。李老师突然把教案往讲台上一搁,右手在空中划了个水袖般圆润的弧线: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细亮的嗓音惊得前排转笔的同学掉了笔,后排打瞌睡的差点磕到桌角。

**一**

这调子怎么像越剧《梁祝》?文艺委员林小雨在草稿本上画着水袖。她记得去年校庆,礼堂里飘来十八相送的唱段,旦角转身时裙摆旋出的水波,在追光灯下泛起绸缎特有的粼光。

角落里突然传来声压着嗓子的为救李郎离家园,戴黑框眼镜的王浩推了推镜片:黄梅戏《女驸马》吧?我奶奶天天在院子里放。他模仿着老人踮脚摘丝瓜时哼的安庆方言唱腔,尾音带着特有的婉转,惹得后排几个男生憋着笑抖肩膀。

**二**

班长张昊突然举手:老师您最后那个'陡顿然'的拖腔,是不是京剧《锁麟囊》?他上周刚在文化馆看过票友演出,记得花旦转身时鬓边点翠的步摇,随唱词回首繁华如梦渺轻轻震颤,在寂静的剧场里折射出细碎的光。

李老师笑而不答,指尖在多媒体屏幕上轻点,一段泛黄的影像跳出来:扎着麻花辫的少女在晒谷场上练功,晨雾里翻飞的红绸带掠过金黄的稻穗。画面切换,同样的身影站在省青年戏曲大赛领奖台上,奖杯折射的光芒映亮了台下成片的戏服与油彩。

**三**

当《天仙配》的旋律从教室后排的蓝牙音箱淌出来时,五十多双眼睛突然亮起来。穿汉服来上课的女生翻出绣着缠枝纹的团扇,几个男生用直尺敲击课桌打着拍子。李老师捻起半截粉笔当玉簪,一个云手转身,袖口带起的风掠过讲台上未合拢的《戏曲鉴赏》教案,停在黄梅戏艺术特征那一章。

窗外栾树的金色花穗簌簌落在走廊,与教室里的唱和声轻轻应和。谁也没注意到,教室后排悄悄支起了三台手机,直播间的点赞数正以黄梅戏特有的花腔节奏疯狂跳动。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