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戏迷的必修课:这些越剧老名字,能猜出三个算你赢!
绍兴戏迷的必修课:这些越剧老名字,能猜出三个算你赢!
在浙江嵊州的深巷里,老茶客们常对着青瓷盖碗摇头晃脑:看戏要看绍兴班,唱腔胜过杏花天。他们口中的绍兴班,正是如今蜚声中外的越剧前身。这个承载着百年江南烟雨的剧种,藏着无数连资深戏迷都不一定知晓的老掌故。
**一、水袖里的密码**
1938年的上海大世界戏院,姚水娟一折《泪洒相思地》唱罢,台下爆发出越剧皇后的喝彩。可老报人樊迪民却在《申报》撰文:此非绍兴之戏乎?当以越剧称之。自此,越剧二字才正式取代了流传百年的小歌班的笃班等俚称。这些尘封的旧名,恰似散落在剡溪边的珍珠:绍兴滩簧藏着水路戏班的漂泊,女子文戏映着坤伶崛起的锋芒,而的笃班之名,源于伴奏中清脆的檀板声,恍若雨打乌篷船。
**二、猜戏名的文字游戏**
1.泪染潇湘竹(打一经典剧目)
提示:林妹妹手握花锄时吟诵的判词
2.十八相送九回肠(打一爱情名剧)
提示:书院同窗三年整,楼台一别成永诀
3.钱塘名妓断琴弦(打一改编自明清传奇的剧目)
提示:男主角曾在西泠桥畔救美
(答案见文末)
**三、老戏迷的接头暗号**
在杭州大华书场的后台,常能听见这样的对话:今朝唱'路头戏'伐?勿唱哉,现在都排'肉子戏'。这暗语般的行话藏着越剧的基因密码:路头戏即兴发挥的幕表戏,演员要在赋子程式框架内现编唱词;而肉子戏则是经过千锤百炼的骨子老戏。当听到掼肩胛(甩水袖)、吃螺蛳(忘词)这些俏皮话,便知遇见了真懂行的戏蛀虫。
**四、藏在方言里的密码**
嵊州人至今把演戏说成做戏,把观众唤作看客。这些古意盎然的叫法,像时光胶囊封存着越剧的草根记忆。当地老人说起《双金花》会眯起眼睛:王文龙金殿夺魁那段'清板',要用'雨夹雪'唱法——随即哼起夹杂着入声字的嵊州官话,仿佛让人看见光绪年间竹篱茅舍前的草台。
**答案揭晓**
1.《红楼梦》2.《梁山伯与祝英台》3.《李娃传》(改编自《绣襦记》)
当您下次在剧场听到缠绵的尺调腔时,可否品出那唱词里流转的百年沧桑?这些带着青石板温度的老名字,恰似一扇雕花木窗,推开便能望见江南戏文的魂。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