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格里看戏曲:才艺大赏里的东方密码
九宫格里看戏曲:才艺大赏里的东方密码
在中国戏曲学院的练功房里,一个梳着水发功的武生正在方砖地上翻着二十个串小翻,隔壁教室里传来青衣婉转的咿呀吊嗓声。这些看似普通的场景,正暗合着传统戏曲九宫格式的艺术密码——九种独特的才艺维度,构建起这门传承六百年的东方舞台艺术。
一、声腔九转:会说话的旋律
昆曲《牡丹亭》里杜丽娘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时,每个字都要在工尺谱上转十八个弯。这种被称为水磨腔的唱法,是明代魏良辅改良昆山腔的杰作。演员们要掌握头腹尾三音咬字法,让每个字的声母、韵腹、韵尾在音阶上自然流淌。当程砚秋在《锁麟囊》里唱出春秋亭外风雨暴时,幽咽婉转的程派唱腔能让观众听出雨打芭蕉的意境。
二、功法九式:流动的雕塑
盖叫天演《十字坡》武松打店时,那个著名的鹰展翅亮相,将十八罗汉塑像化为舞台身段。戏曲功法讲究五法四功,手眼身法步与唱念做打环环相扣。荀慧生演红娘时,一个卧鱼身段要同时完成甩水袖、转云手、亮眼神三个动作,如同敦煌壁画里的飞天活现人间。
三、行当九色:性格的面具
京剧后台的勾脸师傅调着石青、朱砂,给花脸演员勾画脸谱。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细分出老生、小生、青衣、刀马旦等九门角色。袁世海演曹操时,在白色脸谱上勾出细长的三角眼,一个奸白脸就让奸雄形象跃然台上。这种程式化表演不是束缚,恰如围棋定式般蕴含着无限可能。
四、绝活九变:魔幻的写意
川剧《白蛇传》中青儿的变脸绝技,能在转身瞬间变换五张脸谱。这种源自明代代面戏的技艺,如今已发展出吹脸、抹脸、扯脸三种变法。裴艳玲在《钟馗》里的矮子步,要蹲着走完全场却如履平地;昆曲《下山》里的小和尚耍佛珠,能让108颗木珠在颈间飞转如轮而不坠。
五、程式九章:诗意的语法
梅兰芳演《贵妃醉酒》时,几个卧鱼衔杯的身段就写尽了杨玉环的醉态。戏曲程式如同古典诗词的格律,趟马表现千里驰骋,走边示意夜行潜踪。周信芳在《徐策跑城》里,通过帽翅颤动、袍襟翻飞的技巧,把老臣的焦急化作可见的韵律。
当年轻观众在剧场为《新龙门客栈》的创意改编喝彩时,或许不曾注意那些创新背后坚守的九宫密码。从勾栏瓦舍到现代剧场,戏曲艺术的九重门始终向有心人敞开——那里既有严苛的法度,更藏着一个民族审美的基因图谱。下次看戏时,不妨带着这份九宫格导览图,你会发现每声唱腔都暗藏山水,每个身段皆成文章。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