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采茶戏台上一枝艳

陈艳:采茶戏台上一枝艳

赣南茶山深处飘来一缕清亮的唱腔,水袖翻飞间,一位青衣女子踏着茶歌的节拍翩然而至。这便是国家一级演员陈艳留给观众最深刻的印象。这位扎根红土地四十余载的采茶戏表演艺术家,用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谱写了一曲茶山梨园传奇。

一、茶山飞出的金凤凰

1978年的安远县剧团招考现场,15岁的陈艳用一曲《睄妹子》惊艳四座。考官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山里丫头不仅天生一副金嗓子,更对采茶戏有着超乎常人的领悟力。她将采茶女清晨踏露采茶的轻盈步态,与戏曲程式化动作完美融合,创造出独特的云步采茶身段。

三年科班苦练让陈艳崭露头角。1981年全省戏曲汇演,她在传统剧目《茶童戏主》中反串茶童一角,将少年郎的机灵狡黠演绎得活灵活现。省城专家惊叹:这个茶妹子把茶山的灵气都带到了舞台上!这次演出不仅为她赢得小梅兰芳的美誉,更让濒临失传的反串丑角技艺重现舞台。

二、守正创新的艺术之路

面对采茶戏观众老龄化的困境,陈艳开始了大胆革新。她将现代舞蹈的肢体语言融入传统身段,在《茶香情》中创造出采茶芭蕾的全新表演形式。剧中雨中采茶的经典桥段,她以32个连续旋转展现茶山骤雨的场景,每场演出都赢得满堂喝彩。

在传承经典方面,陈艳同样不遗余力。她耗时五年整理出《赣南采茶戏唱腔图谱》,收录368种传统曲牌。2016年主演的新编历史剧《客乡茶韵》,既保留了扇子花矮子步等传统绝活,又融入多媒体舞台技术,让年轻观众直呼原来采茶戏这么潮。

三、茶香浸润的人生底色

褪去舞台华服的陈艳,依然保持着茶山女儿的本色。她的书房里常年飘着自制的手工茶香,书架上摆满各地采茶戏脸谱收藏。每次闻到茶青味,就想起小时候跟着阿妈学唱采茶调的日子。她说这话时,手指不自觉地摆出个兰花指。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陈艳,每周仍坚持到县剧团指导年轻演员。看着90后学员们在练功房挥汗如雨,她总会想起那个在山路上边采茶边练嗓子的自己。夕阳透过木格窗洒在老戏台上,斑驳的光影中,仿佛还能看见那个青衣女子水袖轻扬的身影。

从茶山丫头到戏曲名家,陈艳用半个世纪的坚守证明:真正的艺术永远不会被时光湮没。就像她最爱的九龙山茶,历久弥香。当新一代演员在数字化舞台上演绎采茶故事时,戏台梁柱间回响的,依然是那个属于茶山的艺术之魂。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