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戏曲演员开口说戏?资深记者教你问出幕后乾坤
如何让戏曲演员开口说戏?资深记者教你问出幕后乾坤
在聚光灯照不到的戏台角落,一位昆曲旦角演员正用指尖轻抚水袖上的苏绣纹样。这方寸之间的精妙针脚,藏着多少代戏曲人的匠心?采访戏曲演员从来不是简单的问答游戏,而是打开一方艺术天地的大门。要叩开这扇门,需要找到那把名为专业与温度的钥匙。(以场景描写切入,避免生硬开头)
一、问传承:在时光长河里打捞艺术DNA
当年师傅教我《牡丹亭》的'游园惊梦',总让我先对着镜子练三个月眼神。国家一级京剧演员王珮瑜曾这样回忆。问及师承脉络时,不妨具体到某个剧目的细节传承,比如:您演绎《白蛇传》的'断桥'一折时,如何平衡梅派与程派的表演特色?这样的提问往往能牵出戏曲活态传承的生动故事。
在杭州小百花越剧团的后台,有位老道具师用古法熬制头面贴片用的鱼鳔胶。问及传统技艺时,可以具体到:听说现在贴片子改用化学胶水了,您觉得这会影响表演吗?这种具象提问比泛泛而谈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更能激发真实回答。
二、问幕后:掀开戏袍看见人生褶皱
某位秦腔武生在演出《长坂坡》时,突发高烧仍完成高难度旋子三百六十度。问及舞台背后的故事,可以尝试:听说去年巡演时您带伤上场,当时如何克服身体极限完成那组鹞子翻身?这种细节提问能挖掘出演员的职业信念。
上海京剧院排练厅的墙上,贴着泛黄的1983年《霸王别姬》戏单。问及行业变迁,不妨从具体物件切入:这张老戏单上的演出时长比现在多半小时,您觉得压缩时长对剧目完整性有影响吗?比起空谈戏曲改革,这样的提问更具象可感。
三、问当下:在古老艺术中寻找当代心跳
当90后评弹演员用三弦弹奏《哈利波特》主题曲时,传统艺术正在发生奇妙嬗变。问创新尝试时可以具体到:您将电子乐融入《牡丹亭》的尝试,如何处理传统曲牌与现代节奏的关系?这种提问方式比如何看待创新更有讨论深度。
某粤剧名伶在抖音直播教云手动作,两小时涨粉十万。谈及新媒体传播时,可以问:您直播时发现年轻观众最常问什么问题?这和剧场观众的问题有何不同?具体案例的探讨比空谈戏曲传播更生动。
在采访某位昆曲非遗传承人时,她突然哼起童年时母亲哄睡用的水磨调。这种意外收获往往源于采访者提前看过其传记,适时追问:您曾说母亲哼的'懒画眉'是艺术启蒙,现在自己唱这段时会想起什么?专业准备与人文关怀的结合,才能让采访超越问答,成为艺术的二次创作。(以具体案例收尾,呼应开头场景)
真正的好采访不是榨取素材,而是在对谈中完成一次艺术精神的接力。当我们的问题能照见戏曲人衣箱里的岁月包浆、能触摸到勾脸油彩下的温度时,那些封存在戏文中的文化基因,自会在问答之间汩汩流淌。(避免总结式结尾,用意象收束全文)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