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村戏台今晚锣鼓点:老戏新唱乡音浓

蔡村戏台今晚锣鼓点:老戏新唱乡音浓

(蔡村讯)老张头,今晚戏台子唱哪出?

听说是《牡丹亭》带新编小戏,快去祠堂门口占座!

暮色初临时分,蔡村青石板路上飘着此起彼伏的乡音。七旬的张大爷拄着竹杖往村东头赶,青布鞋踩过爬满青苔的戏台石阶。这方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雕花戏台,今晚又将亮起八盏朱红宫灯。

**第一出《游园惊梦》**

六点整,暗金幕布徐徐拉开。杜丽娘的水袖在暮色中划出弧光,唱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时,台下嗑瓜子的李婶突然抹了把眼睛:这调门跟我奶奶当年在晒谷场唱的一模样。村小退休教师王老师掏出笔记本,给身边城里来的游客讲解:蔡村版《牡丹亭》保留了古本中宜黄腔的转调,与常见昆曲唱法大不相同。

**新编小戏《金谷穗》**

台侧二胡声陡转明快,四个穿粗布褂的后生抬着谷仓道具上场。这部由村剧团自编的现代戏,讲的正是去年扶贫工作队帮村民建粮仓的真事。当演员用方言喊出谷仓建在田埂上,收成装进心坎里,前排几个戴草帽的老农笑着鼓起掌,震得条凳吱呀作响。

**压轴《十八相送》**

月上柳梢时,梁山伯的褶子衣角沾了夜露。演到长亭送别处,台下突然站起个穿蓝布衫的阿婆,跟着台上祝英台的唱词打起拍子。渐渐有三五乡邻加入,祠堂前的合声惊飞了檐角栖着的家燕。

九点三刻散场,戏班班主被围在后台卸妆。蔡村的观众最懂戏!他指着木箱里磨损的铜钹说,这把家什跟着我们在四乡八镇唱了二十年,就数在咱村响得最亮堂。

祠堂檐角的红灯笼还亮着,几个孩童举着竹马绕着石狮子追逐,咿咿呀呀学着刚听来的戏词。晚风捎来荷塘的清香,混着后台飘出的卸妆油味道,在青瓦白墙间酿成独特的乡村夏夜气息。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