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璐:戏曲舞台上的百变歌者
蔡璐:戏曲舞台上的百变歌者
在杭州大剧院的化妆间里,蔡璐正对着镜子描画柳叶眉。笔尖突然顿住,她伸手拂去镜面上残留的脂粉,轻声哼起《梁祝》里的十八相送。这是她今晚要表演的第三个角色——从《锁麟囊》里端庄的薛湘灵,到《春闺梦》中凄婉的张氏,再到此刻的祝英台,这个85后戏曲演员正在完成一场高难度的变装秀。
蔡璐的戏迷都叫她戏窝子。这个外号源于2016年那场轰动戏曲界的《梨园百变》专场演出。当晚她以不同剧种演绎了《霸王别姬》的虞姬:京剧版的双剑舞得飒爽,昆曲版的水袖甩得缠绵,越剧版的唱腔哀婉动人。当最后一段秦腔版的夜深沉响起时,台下白发苍苍的老戏迷抹着眼泪说:这丫头把各剧种的魂都抓住了。
传统戏曲讲究一戏一格,但蔡璐偏要打破这种界限。在改编版《牡丹亭》中,她让杜丽娘在游园惊梦时突然改用黄梅戏的柔美唱腔,惊得乐队老师差点乱了板眼。这种看似离经叛道的创新,实则建立在她对十三种地方剧种的深入研究之上。她的书房里堆着半人高的戏曲工尺谱,每本都密密麻麻写满批注。
很多人说我唱的戏曲不像戏倒像歌。蔡璐抚摸着收藏的戏曲头面说,可戏曲本就是古人传下来的歌啊。她最新创作的《新水磨调》将评弹的吴侬软语与电子音乐融合,在B站播放量突破百万。当年轻观众跟着戏腔旋律打拍子时,或许不会想到,这位网红戏曲演员每天清晨仍在西湖边吊嗓子,保持着三十年如一日的练功习惯。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