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娘娘跨界唱戏?蔡少芬的戏曲情缘藏得有多深

皇后娘娘跨界唱戏?蔡少芬的戏曲情缘藏得有多深

荧幕上的蔡少芬,是《甄嬛传》里工于心计的乌拉那拉皇后,是《水月洞天》中英姿飒爽的侠女豆豆。但鲜少有人知道,这位港姐出身的TVB当家花旦,与戏曲艺术的缘分竟能追溯到三十年前。

**一、粤剧童子功**

1989年,16岁的蔡少芬参加无线电视《欢乐今宵》戏曲特辑时,一段《帝女花》选段惊艳四座。梳着传统粤剧发髻的少女,在《香夭》经典唱段中眼波流转,身段虽显青涩,但咬字行腔颇有南派韵味。彼时尚未参加港姐选举的她,已显露出在传统艺术上的天赋。

**二、综艺舞台上的戏腔惊艳**

2017年《王牌对王牌》节目里,蔡少芬与邓萃雯即兴表演粤剧《紫钗记》选段。手持折扇的两人踩着鼓点移步,当落花满天蔽月光的唱词出口,现场观众惊叹连连。制作组后来揭秘,这段临时加演的唱腔,蔡少芬仅用半天时间便掌握了发音技巧。

**三、跨界背后的文化自觉**

在《姐姐的食堂》访谈中,蔡少芬坦言:每次穿戏服都觉得在和百年时光对话。她专门收藏了红线女、白雪仙等粤剧名伶的黑胶唱片,常在家中模仿学习。2020年大湾区中秋晚会,她主动提议在歌曲串烧中加入《禅院钟声》选段,用婉转戏腔为现代舞台注入传统韵律。

**四、传统艺术的破圈推手**

蔡少芬的戏曲情结不止于表演。2019年她担任香港西九戏曲中心宣传大使,在社交媒体发起寻找失传身段挑战,带动年轻网友关注濒临失传的粤剧程式动作。今年初更投资制作微短剧《戏楼遗梦》,将数字虚拟技术融入传统戏曲叙事。

从TVB摄影棚到短视频平台,蔡少芬用三十年的坚持证明:传统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当创新表达遇上文化自觉,古老的唱腔也能在新时代找到知音。或许下次听到凉风有信时,我们该留心分辨——这究竟是专业大老倌的演绎,还是那位爱说臣妾做不到的娘娘在隔空对戏?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