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舒婷:越剧舞台上的新范派之光
蔡舒婷:越剧舞台上的新范派之光
2023年上海大剧院上演的《孔雀东南飞》中,一位身着水袖的年轻小生以清亮的唱腔惊艳全场。当观众翻开节目单,蔡舒婷三个字赫然在列——这位90后越剧演员正在用她的方式,续写着百年范派艺术的传奇。
一、从江南水乡到越剧殿堂
绍兴安昌古镇的青石板路上,少年蔡舒婷常在放学后溜进镇上的老戏台。当《红楼梦》的丝竹声从斑驳的戏台传出时,她总会踮着脚尖,透过褪色的帷幕缝隙偷看台上演员的水袖翻飞。谁也想不到,这个躲在幕布后的小观众,十年后会成为范派艺术的新生代传承人。
2012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时,蔡舒婷面临艰难选择:主攻花旦还是小生?在范瑞娟大师的录像带前徘徊三日后,她毅然在志愿表上勾选了范派小生。这个决定让她的练功房时光比其他同学多出两小时——每天清晨五点,她就开始对着镜子练习甩发功,直到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透。
2016年毕业大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排现场,蔡舒婷在楼台会唱段中创新加入的鼻腔共鸣,让台下的范派传人陈琦眼前一亮。这个看似微小的改变,却为经典唱腔注入了青春气息。
二、范派艺术的青春解码
在传统剧目《李娃传》中,蔡舒婷饰演的郑元和不再拘泥于程式化的悲情演绎。她通过研读唐代传奇小说,为角色设计了三步转身的独特身段:初见李亚仙时的惊艳转身,落魄时的踉跄转身,高中状元后的傲然转身,三个转身串联起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
数字时代的观众审美正在改变。蔡舒婷团队在《西厢记》中引入全息投影技术,当张生月下吟诗时,舞台地面瞬间绽放出流动的《明月三五夜》书法投影。这种创新没有削弱戏曲韵味,反而让年轻观众直观感受到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在抖音平台,蔡舒婷的戏曲手势挑战视频获得百万点赞。她将传统云手兰花指拆解成现代手势舞,配合流行音乐重新编配。这种戏曲快闪式的传播,让范派艺术在短视频时代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间。
三、守正创新的传承之路
2021年,蔡舒婷发起范派青年传承计划。不同于传统的师徒制,这个项目采用1+N模式:每位青年演员既要跟随一位范派老师学戏,还要向昆曲、京剧名家学习身段,甚至向声乐教授请教科学发声法。首批学员中已有3人获得省级戏曲奖项。
在新编历史剧《柳如是》中,蔡舒婷大胆启用交响乐队伴奏。当越剧尺调腔与西方弦乐相遇,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首演当晚,老戏迷王奶奶感慨:这还是我熟悉的范派,但听起来更有味道了。
面对戏曲过时论,蔡舒婷在高校讲座中总是强调: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是流动的活水。我们这代人要做的,不是复制前辈的辉煌,而是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戏曲语言。
在越剧百年发展的长河中,蔡舒婷代表着一代人的觉醒。她深知,真正的传承不是对传统的亦步亦趋,而是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当她在《陆游与唐琬》中唱出错错错时,那穿越时空的悲怆里,既有范派艺术的精髓,又跳动着当代青年的文化脉搏。这种承古开新的艺术探索,或许正是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续写传奇的关键密码。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