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央视戏曲舞台:普通人也能圆梦的N种可能
登上央视戏曲舞台:普通人也能圆梦的N种可能
每当央视戏曲频道的片头音乐响起,无数戏迷的心都会跟着震颤。这个承载着千年文化基因的舞台,并非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从豫剧票友到昆曲新秀,从校园戏社到民间剧团,央视戏曲综艺早已敞开大门,为每个怀揣戏曲梦的人铺设了星光大道。
一、央视戏曲舞台的通关密码
央视《梨园春》的报名通道每年都会收到上万份报名表,节目组导演透露,打动他们的往往是选手眼中对戏曲的赤诚。豫剧票友王大爷65岁才首次登台,一段《程婴救孤》让评委集体起立鼓掌,他说:我唱的不是戏,是骨子里的黄河水。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比任何技巧都珍贵。
专业门槛并非绝对壁垒。2021年《中国戏曲大会》冠军是位历史系研究生,他凭借对戏曲文化的深刻理解一路过关斩将。节目组选角导演强调:我们寻找的是能讲好戏曲故事的人,行当可以学,但文化底蕴需要积累。
特色才是突围关键。陕北道情艺人张二婶带着自编环保题材新戏报名时,连初选场地都没找到,在停车场即兴表演的视频却意外走红网络。节目组连夜派编导飞赴陕北,最终这段融合了传统唱腔与现代议题的表演登上元宵戏曲晚会。
二、那些意想不到的报名通道
央视戏曲频道的角儿来了栏目组每年春季都会启动全国海选,在郑州、西安、成都等戏曲重镇设置现场报名点。更令人惊喜的是,他们与短视频平台合作的云端擂台,让甘肃山村女孩靠手机直播练功视频获得直通名额。
新媒体正在改写规则。00后京剧青衣小林在B站上传的《锁麟囊》改编版点击破百万,被《青春京剧社》制作人发掘。节目组专门为她设计跨界环节,让传统程派唱腔与电子音乐碰撞出新火花。
特殊人才通道藏着机遇。身患听力障碍的越剧小生周航,通过地面震动感受音乐节奏,在《叮咯咙咚呛》法国专场用创新形式演绎《梁祝》,中法观众同时落泪的场面成为外交佳话。节目组透露:我们永远为真诚的戏曲创新者保留席位。
三、舞台之外的修炼之道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会长指出:现在戏迷的平均年龄比二十年前年轻了15岁。各地涌现的民间剧社成为人才蓄水池,苏州姹紫嫣红昆曲社连续三年向央视输送演员,他们的秘诀是每周举办古戏楼夜话,在园林实景中打磨表演。
文化修为决定艺术高度。梅派传人李胜素建议年轻演员多读元杂剧剧本,她随身带着《元曲选》的习惯保持了三十年。这种积淀让她在《角儿来了》解读杨玉环时,能即兴吟诵白居易的《长恨歌》,成就经典时刻。
创新不是颠覆而是传承。豫剧演员小香玉在《梨园春》大胆尝试豫剧摇滚,看似离经叛道,实则严守豫东调的基本腔。她说:年轻人听到吉他前奏愿意留下来听完整段西皮流水,就是成功的守正创新。
站在央视聚光灯下的那一刻,每个参赛者都成了中华戏曲的当代传灯人。这里没有一夜成名的童话,却有滴水穿石的传承。当陕西老腔遇上电子合成器,当昆曲水袖舞进元宇宙,古老艺术正以央视舞台为支点,撬动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奇迹。下一个登场的主角,或许就是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