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老饕才知道的秘密:宴饮雅集里的梨园遗韵》
《京城老饕才知道的秘密:宴饮雅集里的梨园遗韵》
推开雕花木门,一室檀香氤氲。八仙桌上满汉小点尚冒着热气,忽闻珠帘后传来清越的海岛冰轮初转腾,老主顾们相视一笑,这顿私房宴终是来对了地方。在京城饕客圈里,这种能听戏的私密包厢有个雅称——戏匣子。
这个行当讲究三不接:不接散客,不接生客,不接无预约的客。老字号德兴堂的当家李老板抚着花白胡须回忆,这规矩得从光绪年间的堂会局说起。当年徽班名角程长庚为避官府耳目,常在八大胡同的私厨里唱折子戏,达官显贵们闻风而至,渐渐形成了以宴养戏的规矩。如今东四六条胡同深处,仍能找到几处挂着戏膳同源匾额的老宅院。
苏州河畔的春申雅集另有一番光景。这里不唱京戏,专做评弹茶宴。身着月白旗袍的艺人怀抱三弦,吴侬软语唱着《白蛇传》,配着蟹粉小笼的鲜香,倒比那拙政园的荷风更醉人。老板娘周女士说,这种雅集每月只开三次,需得提前半月预定,来的多是世交旧友,倒像自家人的堂会。
成都宽窄巷子的蜀韵阁更有意思,这里专演川剧绝活。变脸艺人能在上夫妻肺片的空档,借着侍者掀帘子的瞬间完成三变。老茶客们说,要论真功夫,得看他们能不能在麻婆豆腐上桌前把吐火绝技使利索了。这种将戏曲与川菜绝技融合的表演,被当地人戏称为麻辣堂会。
如今这种私密戏曲宴饮正悄然复兴。上海新开的海派戏厢甚至引入全息投影技术,让食客在品尝本帮菜时,能看见周信芳的虚拟影像在席间唱念做打。不过老戏迷们还是更爱前门那家没有招牌的私房菜——掌勺的曾是梅兰芳家厨的后人,厅堂里摆着程砚秋用过的老留声机,唱机转动时,仿佛能听见时光在红木桌椅间流淌的声响。
这样的戏曲私宴,吃的不仅是味道,更是流转百年的文化气韵。正如某位老饕在美食专栏里写的:当最后一道杏仁茶伴着《锁麟囊》的收腔呈上,方知何谓'食尽江南鲜,不如一曲鲜'。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