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道前说恩怨:一出老戏里的英雄相惜

华容道前说恩怨:一出老戏里的英雄相惜

1949年春,梅兰芳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一折《华容道》。当关羽横刀立马,曹操拱手作揖时,台下一位老票友突然泪流满面。这出演了六百年的老戏,在改朝换代的时刻,突然让人品出了别样况味。

一、刀光里的袍泽情

建安十三年冬,赤壁江面火光冲天。曹操八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仓皇北逃至华容道时,只剩二十七骑。当关羽横刀拦住去路时,这场千古绝唱才真正拉开帷幕。京剧《华容道》里,曹操一句将军别来无恙暗藏机锋,既点破当年赠袍旧事,又暗讽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旧情。

老戏迷都记得程长庚的绝活:演到曹操下马作揖时,蟒袍前襟要扫三下地,喻示三顾之礼。这个动作源自徽班老艺人代代相传的规矩,暗合三国志中曹公壮羽为人的记载。红脸关公与白脸曹操的对峙,在戏台上从来不是简单的正邪对立。

二、戏台上的春秋笔

元杂剧《关云长义释曹操》里有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曹操逃至华容道,先令军士倒拖树枝扬尘作疑兵,这般狡诈却引得关羽发笑。明代传奇本更添一笔,关羽见曹操须发皆白,竟想起当年温酒斩华雄时的豪情。这些艺术加工看似违背史实,实则道出了市井百姓对英雄相惜的理解。

在湖北荆州关帝庙的戏楼上,至今保留着光绪年间的戏单。《华容道》每月初一、十五必演,乡民们看戏时总要带把新麦秸,说是关老爷放曹时踏过的义草。这种民间信仰,恰是戏曲教化功能的鲜活注脚。

三、忠义二字最难书

昆曲名角侯永奎曾说:演华容道要带三分愧,七分刚。这愧从何来?京剧大家李洪春的诠释最妙:关公放曹时有个转身抹泪的身段,这是梨园行秘传的云长泣。1956年文化部整理传统戏时,这个细节引发激烈争论,最终得以保留,只因老艺人们坚持关老爷也是人。

在山西解州关帝家庙的壁画上,华容道场景旁题着忠义参天四字。耐人寻味的是,壁画中的曹操并未跪地求饶,而是拱手长揖。这种艺术处理,暗合《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所述公船舰为备所烧的史实,彰显着传统戏曲对历史复杂性的包容。

幕落时分,华容道上的马蹄声渐远。戏台上的恩怨情仇,终究化作观众席间一声叹息。当大幕再启时,关公已然回归神位,曹操继续他的奸雄传奇。唯有那折《华容道》,在锣鼓声中年复一年地上演,让后人品味着超越正邪的江湖道义。或许正如老辈艺人所说:戏台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就像这世道难分纯粹的黑白。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