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转黄梅腔戏韵动人心——走近曹琼与她的黄梅戏艺术

婉转黄梅腔戏韵动人心——走近曹琼与她的黄梅戏艺术

在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剧院的后台,总能听见一串清亮的笑声,伴着细碎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曹琼提着水袖走进化妆间时,整个房间仿佛被注入了一股灵动的生气。这位黄梅戏舞台上最年轻的七仙女,正在用她独特的艺术理解,为传统戏曲注入新的生命力。

一、梨园世家的艺术启蒙

曹琼出生在安庆市怀宁县一个黄梅戏世家,祖父是当地草台班子的琴师,父亲则是县剧团的当家小生。每逢寒暑假,年幼的曹琼总要跟着剧团走村串巷。后台斑驳的化妆镜前,她看着演员们用彩笔勾勒眉眼;台侧的老柳树下,她模仿着《天仙配》中的身段。十岁那年,剧团排演《女驸马》缺个娃娃生,曹琼临时救场,竟把小春红的机灵劲儿演得活灵活现。

在安徽省艺术职业学院求学期间,曹琼展现出惊人的艺术天赋。清晨五点,练功房的水磨石地面上总会准时响起她的脚步声。为了练就云步的飘逸感,她在小腿绑上沙袋,对着镜子反复调整重心。2007年毕业大戏《红楼梦》中,她饰演的林黛玉以葬花吟唱段惊艳四座,婉转的拖腔里透着化不开的哀愁。

二、传统戏台的时代新韵

2015年复排经典剧目《罗帕记》时,曹琼对陈赛金这个角色进行了颠覆性诠释。传统演法中,这个人物多是悲悲切切的受难形象,她却从剧本字缝里读出了坚韧与智慧。当唱到三劝夫君的核心唱段时,她将原本平铺直叙的【平词】融入徽调元素,在夫啊的呼唤里加入气声处理,把古代女性的隐忍与觉醒表现得丝丝入扣。

在新编剧目《徽州往事》中,曹琼塑造的徽商妇月娘堪称经典。剧中雪夜寻夫的独角戏,她巧妙化用京剧哭头技巧,在长达八分钟的唱段里,通过声腔的虚实变化展现人物从惊惶到绝望的心理转变。戏迷们都说:曹琼的嗓子会讲故事,每个音符都在描摹人物心事。

三、守正创新的艺术追求

在短视频平台拥有百万粉丝的曹琼,始终坚守着戏曲人的本分。她的直播从不卖弄技巧,而是耐心讲解黄梅戏的花腔平词之别,示范指法口诀。有次连线山区戏迷,她即兴将网友的网名编成【彩腔】唱段,让传统曲牌焕发新趣。这种老戏新唱的方式,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

2022年中秋节,曹琼带着改编版《牛郎织女》走进高校。当鹊桥相会的经典场景用全息投影呈现时,学生们惊叹不已。谢幕后的交流环节,她卸去头饰,素面朝天地说:科技是翅膀,但戏曲的灵魂始终在人的心里。这句话,道出了这位80后黄梅戏演员的艺术坚守。

从乡村戏台到都市剧场,曹琼用二十载光阴丈量着传统戏曲的当代旅程。在她看来,黄梅戏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是流动的江河。正如她常说:每个时代都该有属于自己的七仙女。当婉转的黄梅调在新时代响起,我们听见的不仅是千年传承的韵律,更有一个青年艺术家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守望。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