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金唱戏:相声演员的跨界,是玩票还是真功夫?

曹云金唱戏:相声演员的跨界,是玩票还是真功夫?

当曹云金在直播间甩起水袖唱起《锁麟囊》时,弹幕瞬间炸开了锅。有人夸他程派韵味十足,有人笑他不务正业,更有人犀利点评:这是要抢于魁智的饭碗?这位曾经的德云社叛徒,如今的直播顶流,正用戏曲唱腔掀起新一轮的争议风暴。

一、相声园子里长出的戏曲苗子

曲艺行当里藏着个不成文的规矩:十个说相声的,九个能唱戏。侯宝林能反串老旦,郭德纲能把评剧唱得满堂彩,这种基因似乎也流淌在曹云金的艺术血脉里。早年在小剧场摸爬滚打时,他总爱在返场时来段《四郎探母》,那时观众只当是角儿卖弄本事的彩头。

2018年拜师王珮瑜,成了他戏曲人生的转折点。京剧余派女老生的关门弟子,这个名号听着唬人,却让行家们直皱眉。王珮瑜教他吊嗓子的视频片段里,能看到专业戏曲演员的较真——一个衣字的归韵,足足磨了半小时。

直播间里的《春闺梦》选段,曹云金穿上定制戏服,水袖起落间竟有模有样。专业票友听出他偷换了程派特有的脑后音,但普通观众早已被那摇曳的身段惊艳。这种四不像的演绎,恰恰成了流量密码。

二、跨界背后的三重门道

在鼓楼西剧场演《乌盆记》,曹云金把相声的现挂绝活带进了京剧舞台。当道具乌盆意外滑落,他即兴来了句这盆儿也学会抢戏了,台下笑倒一片。这种打破第四堵墙的互动,传统戏曲演员恐怕想都不敢想。

细听他《让徐州》的唱腔,字头字腹字尾的处理明显带着说相声的吐字习惯。戏曲讲究的喷口力度,被他转化成更贴近现代审美的松弛表达。有老戏迷痛心疾首:这是糟蹋国粹!但年轻人却在弹幕刷屏:原来京剧可以这么潮!

直播数据不会说谎。他唱《红娘》时的在线人数飙升至80万,打赏礼物里游艇嘉年华不断。传统院团辛苦演三个月,可能都比不上这场两小时的流量狂欢。当文化传承遇上流量经济,这场跨界实验早超出了艺术范畴。

三、争议漩涡中的文化破壁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李佩红在采访中直言:跨界不是乱炖,得守住戏曲的魂。但国家话剧院导演田沁鑫却说:让年轻人先走进来,再谈规矩不迟。这场专业性与大众化的拉锯战,在曹云金身上体现得尤为激烈。

比较他与专业演员的《玉堂春》,行家能挑出二十处毛病:气息不稳、身法生硬、眼神不够黏......但在短视频平台,这些缺陷反而成了亲切感。当95后观众发弹幕原来京剧不用正襟危坐地听,某种新的观演关系正在形成。

流量是把双刃剑。曹云金在直播间唱戏时,右上角永远挂着京剧周边产品的购物车。有人质疑这是消费传统文化,可数据显示,他带动的戏曲类书籍销量同比翻了五倍。在文化传承的生死线上,或许活着比高雅更重要。

夜幕降临时,曹云金的直播间又亮起了。这次他挑战的是昆曲《牡丹亭》,弹幕里照旧吵得不可开交。有人看见传统艺术的凋零,有人看到文化破圈的曙光。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或许我们该宽容些——毕竟能让年轻人主动搜索皂罗袍词牌名,本身就是种胜利。至于那些专业范畴的争论,不如留给时间评判。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