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刚:豫剧舞台上的活关公
曹志刚:豫剧舞台上的活关公
在豫北平原的乡村戏台,每当锣鼓点急如骤雨般响起,总有一个挺拔的身影在后台对着铜镜细细勾画红脸。油彩沿着面部肌肉的走向层层晕染,凤眼蚕眉逐渐成形。这个将关公形象刻进骨血的人,正是豫剧红脸王——曹志刚。
一、梆子声中的血脉传承
1980年代的豫北农村,七岁的曹志刚被父亲抱上戏台,第一次触摸到枣木梆子的纹路。梆子戏特有的苍凉唱腔在黄河故道的夜风中回荡,这个生于戏曲世家的孩子,耳濡目染间将豫剧的韵律刻进了基因。从唐派红脸宗师唐喜成手中接过《三哭殿》的剧本时,他已然明白自己肩负着豫剧红脸行当的传承重任。
在开封戏曲学校的五年间,曹志刚的晨功从凌晨四点开始。水袖翻飞带起霜花,厚底靴在青砖地上踏出深浅不一的凹痕。老艺人常说红脸要唱出黄河水的浑厚,他硬是逼着自己每天对着奔腾的黄河练嗓,直到声腔里裹挟着泥沙的粗粝。
二、重塑千年忠魂
2003年台北新舞台,曹志刚的关公形象让海峡对岸的戏迷热泪盈眶。不同于传统红脸的单薄演绎,他将太极云手的圆融融入大刀花,丹凤眼开阖间似有青龙偃月刀的寒光流转。在《古城会》的斩蔡阳桥段,拖刀计的身段配合鼻腔共鸣的拖腔,把忠义二字唱得地动山摇。
某次下乡演出《单刀赴会》,突降的暴雨浇透了戏装。曹志刚踩着湿滑的台板完成刀挑锦袍的绝活,染成朱红的苎麻长须粘在脸上,反倒衬得关公面色愈发赤诚。台下老戏迷拍腿叫好:这才是咱黄河汉子该有的关二爷!
三、老戏新唱的突围之路
当传统戏曲遭遇现代冲击,曹志刚带着豫剧红脸闯出了新天地。他把河南坠子的俏皮揉进《七品芝麻官》的念白,在抖音直播间里用豫剧唱腔演绎流行歌曲。最令人称奇的是用红脸唱法诠释《人民的名义》侯亮平,让纪检监察的现代故事有了梆子戏的铿锵节奏。
2019年豫剧现代戏《重渡沟》首演,曹志刚摒弃髯口扮起扶贫干部。当那句共产党人不怕难用唐派特有的脑后音唱响时,台下90后观众自发打开手机闪光灯,剧场瞬间化作星海。老戏迷惊讶地发现,梆子腔里竟能长出如此鲜活的当代魂魄。
如今的曹志刚依然保持着下乡演出的习惯,卡车搭就的戏台上,他对着麦浪翻滚的田野唱关公、包公,也唱新时代的奋斗者。梆子声穿过玉米地,惊起一群白鹭,豫剧的血脉在这片黄土地上生生不息。当年轻学徒问起传承秘诀,他总是指着戏箱里那面被油彩浸透的铜镜——那里映照的不只是脸谱,更是一个剧种穿越千年的魂魄。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