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敬骅:镜头外的戏曲情缘,是偶然还是伏笔?
曾敬骅:镜头外的戏曲情缘,是偶然还是伏笔?
台湾新生代演员曾敬骅凭借《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不良执念清除师》等作品走入大众视野,这位以细腻演技见长的演员,身上总带着几分与年龄不符的古典气质。当观众开始好奇这位剧抛脸演员的更多可能性时,一个有趣的问题浮现:这位穿梭于现代剧集的年轻演员,是否与华语世界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戏曲,有过某种隐秘的交集?
一、片场暗藏的戏曲密码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曾敬骅在《不良执念清除师》中饰演的蒲一永,时常会无意识地转笔。这个被导演特意保留的即兴动作,像极了戏曲舞台上武生转枪花的技巧。在某个古宅场景中,他手持毛笔悬腕书写的姿态,与京剧老生提笔写状的架势几乎如出一辙。
更值得玩味的是其参演电影《刺客聂隐娘》时的经历。虽然只是客串小兵角色,但侯孝贤导演对演员形体的严苛要求,让他在剧组经历了三个月的传统武术训练。这种强调周身协调的肢体训练,与戏曲演员手眼身法步的基本功训练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二、当代演员的戏曲基因
在综艺《阮三个》中,曾敬骅与杨丽音即兴演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意外出圈。他看似笨拙的台步里藏着歌仔戏的韵律,念白时字头字腹字尾的处理,隐约可见戏曲千斤念白四两唱的功底。这种表演本能,或许源自他幼年时常跟着奶奶观看野台戏的经历。
台湾剧场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好演员的抽屉里都藏着一张戏曲面具。近年从《一把青》到《茶金》,新生代演员通过戏曲训练提升表演质感的案例屡见不鲜。曾敬骅在采访中透露,他正在系统学习传统鼓乐,这种打击乐器正是戏曲伴奏的灵魂所在。
三、当水袖遇见镜头
在拍摄电影《幻日手记》期间,曾敬骅特意拜访了台南的南管戏班。监视器里记录下这样的画面:他站在老戏台斑驳的光影中,跟着八十岁的老艺人学习旦角的水袖功。三米长的白绸在他手中时而如惊涛拍岸,时而似流云漫卷,这个未被剪进正片的镜头,却成为他表演履历中独特的注脚。
这种跨界尝试并非孤例。去年台北艺术节上,他与当代传奇剧场合作的多媒体实验剧《镜界》,将京剧韵白与AI影像结合,创造出令人惊艳的舞台效果。演出结束后,吴兴国老师评价其表演带着数字世代的呼吸,却听得见传统的回声。
在这个数字技术重塑一切的时代,戏曲元素正在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渗透进年轻演员的表演基因。曾敬骅尚未在影视作品中正式出演戏曲角色,但他身上若隐若现的传统印记,恰似一扇半开的门,让人窥见当代演员与古老艺术对话的无数可能。或许某天,我们会在某个虚实交织的镜头里,看见他甩着水袖从百年戏台径直走进赛博都市,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