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的戏曲情缘:一开口就醉了的中国腔
曾黎的戏曲情缘:一开口就醉了的中国腔
北京东棉花胡同的清晨总飘着若有若无的吊嗓声,二十年前那个扎着麻花辫的湖北京山姑娘,把《锁麟囊》的程派唱腔练得婉转悠长。曾黎在中央戏剧学院京剧本科班的七年学艺时光,不仅锻造出她独特的古典气质,更让她成为当代演员中少有的开口就能唱戏的戏曲通。
一、程派青衣里的水磨调
在京剧四大名旦中,程砚秋的唱腔以幽咽婉转著称。曾黎主攻的程派青衣,讲究声断气不断的呼吸控制。她曾回忆学《春闺梦》时,老师要求对着蜡烛练气息,要唱到火苗纹丝不动才算过关。这种水磨腔的唱法,每个音都像江南水乡的涟漪般层层漾开,将闺阁女子的百转愁肠化作绕梁三日的余韵。
二、昆曲中的水墨丹青
在影视剧《别云间》中,曾黎即兴表演的昆曲《牡丹亭》选段惊艳四座。不同于京剧的铿锵,昆曲讲究水磨调的细腻。她私下常去苏州昆剧院请教,学杜丽娘的步步娇身段时,要踩着三寸金莲鞋练碎步,把闺门旦的袅娜风姿化入现代仪态。这种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表演美学,让她的荧幕形象自带古典滤镜。
三、黄梅戏里的泥土香
生于湖北的曾黎,对发源于皖鄂交界处的黄梅戏有着天然的亲近。在综艺节目里她即兴演唱的《女驸马》选段,将严凤英式的质朴清新演绎得淋漓尽致。黄梅戏特有的平词唱法,要求演员用大别山方言的韵律感来吐字行腔,这种扎根民间的艺术形态,赋予了她表演中难得的烟火气。
当《星汉灿烂》中的阿母甩着水袖亮相时,观众恍然看见京剧《贵妃醉酒》的杨玉环穿越千年而来。曾黎的戏曲功底不是简单的才艺展示,而是将传统戏曲的呼吸节奏融入表演基因。在这个流行文化更迭如风的时代,她像行走的戏曲博物馆,用当代方式演绎着古老艺术的永恒之美。下次听到她开嗓时,不妨闭眼细品——那穿越时空的袅袅余音里,藏着中国戏曲最美的密码。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