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青衣水袖舞春秋,一颦一笑皆入戏

曾黎:青衣水袖舞春秋,一颦一笑皆入戏

在影视剧《星汉灿烂》中,曾黎饰演的萧元漪以端庄持重的仪态惊艳观众,举手投足间暗藏戏曲韵味。这位被称作中戏两百年一遇美人的演员,在成为影视明星前,曾有过七年系统的戏曲学习经历。这段浸润在锣鼓点与唱念做打中的青春岁月,不仅塑造了她独特的气质,更在她身上烙下了传统戏曲的优雅印记。

一、梨园七年磨一剑

1990年的武汉,十一岁的曾黎考入湖北省京剧团,开启了与戏曲结缘的求学之路。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梨园行规中,她每天清晨五点就跟着师傅们吊嗓子,水袖功的练习要从甩直、甩圆到甩花,每个动作都要重复上千次。青衣行当讲究端庄娴静,为了练就眼神的含蓄美,她常对着镜子练习眼随手动的功法,直到眼波流转间自然带出千般情意。

在传统剧目的浸染下,曾黎逐渐领悟到戏曲表演的精髓。《贵妃醉酒》的醉态要美而不俗,《白蛇传》的悲情要哀而不伤。这种对分寸感的精准把握,后来成为她影视表演的重要特质。七年时光,从压腿痛到流泪的少女,到能完整演绎《四郎探母》的新秀,戏曲训练赋予她的不只是技艺,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二、青衣绝艺展风华

青衣行当在戏曲中素来以唱功见长,曾黎在《二进宫》中饰演的李艳妃,一段二黄慢板自那日与徐杨决裂以后,将深宫妇人的幽怨与决绝演绎得淋漓尽致。她的嗓音清亮中带着温润,真假声转换自如,既有程派的婉约,又融入了荀派的灵动。在《锁麟囊》选段中,她运用脑后音技巧,让春秋亭外风雨暴的唱词产生绕梁三日的余韵。

身段表演更是她的拿手好戏。《天女散花》中长达十四米的长绸舞,曾黎舞动时如云卷云舒,配合圆场步与卧鱼身法,将敦煌飞天的意境完美呈现。在《穆桂英挂帅》的靠旗功展示中,她身披二十斤重的大靠,依然能做到转身稳、亮相准,靠旗随着身法摆动却纹丝不乱,展现出深厚的功底。

三、传统与现代的交响

2000年从中戏毕业时,曾黎以专业课前三名的成绩毕业,却选择跨界影视行业。这个决定看似背离传统,实则暗含文化传承的新路径。在《聊斋志异之画皮》中,她饰演的梅三娘既有戏曲程式化的肢体语言,又融入现代表演的真实感,复仇时的水袖一甩惊艳四座,这个动作设计正是源自《情探》中敫桂英的表演程式。

近年来曾黎积极参与戏曲推广,在综艺节目中即兴表演《牡丹亭》游园惊梦选段。昆曲的婉转遇上京剧的程式,她巧妙融合两种戏曲元素,杜丽娘的闺怨被她演绎得古典而不陈旧。这种跨界创新,让年轻观众发现传统戏曲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可以与时共舞的活态艺术。

从楚剧启蒙到京剧深造,从梨园新秀到影视演员,曾黎的艺术之路始终与戏曲血脉相连。在她最新主演的话剧《青衣》中,那个为戏痴狂的筱燕秋,何尝不是她艺术生命的某种投射。当影视镜头对准这位行走的戏曲教科书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明星光环,更是一个传统艺术传承者在新时代的文化自觉。这种自觉,让戏曲的沉香穿越时空,在当代审美中焕发新生。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