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梨园根骨滋养荧屏芳华

曾黎:梨园根骨滋养荧屏芳华

2023年北京卫视中秋晚会的舞台上,当曾黎身着素白戏服唱响《锁麟囊》选段时,水袖翻飞间分明可见专业功底。这位被称作中戏两百年一遇美人的演员,在影视圈深耕二十余载后,仍保持着对戏曲艺术的敬畏与深情。

一、梅派青衣的科班锤炼

曾黎12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主攻梅派青衣。七年寒暑,她在北京南城的练功房里将晨昏刻进筋骨:清晨五点压腿吊嗓,晌午跟着胡琴声走圆场,深夜还要借着月光默戏文。这段经历锻造了她独特的气质底蕴,即便是二十年后的今天,她在影视剧中转身回眸的瞬间,仍带着戏曲程式化表演的韵律美。

在电视剧《青云志》中,她饰演的合欢派长老金铃夫人,出场时手持银铃步步生莲。这个看似简单的行走动作,实则融入了京剧旦角的台步精髓——脚跟先落,脚尖轻提,行走时裙裾纹丝不动。这种经过千锤百炼的身体控制力,正是源于戏曲科班的严格训练。

二、传统程式与现代表演的化学反应

曾黎在塑造角色时,常将戏曲元素转化为独特的表演密码。《在远方》里她饰演的霍梅与刘烨对戏时,一个兰花指捻动文件的细节,将职场女性的干练与古典韵味完美融合。这种表演并非简单模仿戏曲动作,而是将程式化的美学原则注入现代影视语境。

在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2》中,她即兴表演的京剧《贵妃醉酒》片段引发热议。专业戏曲演员注意到,她的卧鱼动作保持标准的三弯式体态,云手起势时眼神始终跟着指尖走,这些细节证明童子功从未荒废。正如戏曲理论家傅谨所说:传统艺术的精魂,往往藏在看似不经意的身韵里。

三、文化传承的当代注脚

在流量至上的演艺圈,曾黎始终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赤诚。她参与非遗保护项目时,坚持要求拍摄团队记录老艺人的全套妆造过程;客串戏曲电影时,主动请缨不用替身完成高难度卧鱼动作。这种态度在年轻演员中尤为珍贵。

某次访谈中,她抚摸着陪伴多年的点翠头面说:这些老物件会说话,它们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美。如今她成立戏曲工作室,定期邀请票友切磋技艺。当46岁的曾黎再次穿上鱼鳞甲,在《霸王别姬》选段中唱响劝君王饮酒听虞歌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演员的坚守,更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生不息。

从青衣少女到荧屏女神,曾黎用三十年光阴诠释着何为戏比天大。在影视工业流水线生产的今天,她始终保持着传统戏曲赋予的审美自觉,这种文化基因的传承,恰似老戏台楹联所书: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当镜头对准这位游走于古典与现代之间的演员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的艺术追求,更是一代人守护文化根脉的缩影。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