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楼里的戏曲江湖:怎样的角儿最相宜?

茶楼里的戏曲江湖:怎样的角儿最相宜?

细雨斜飞的老城茶楼里,一折《牡丹亭》唱得人如痴如醉。杜丽娘的水袖掠过青瓷盖碗,茶香氤氲间,惊觉这才是戏曲最动人的模样。茶楼剧场不似戏院庄重,却独有一番市井雅趣,什么样的戏曲演员能在此处唱出个满堂彩?

一、玲珑声嗓绕茶烟

茶楼戏台讲究声腔的精致。苏州评弹艺人轻拨三弦,吴侬软语如新茶入盏,声声慢里道尽江南烟雨。昆曲闺门旦的嗓音要像雨前龙井,清润中带着回甘,唱《游园惊梦》时,尾音袅袅散入茶客的杯底。京剧程派青衣的幽咽婉转,在木质阁楼里更显空灵,恰似白瓷盏中舒展的银针茶,看似清淡,细品方知百转千回。

二、咫尺戏台见真章

茶楼戏台不过方丈之地,恰是演员功力的试金石。越剧小生折扇开合间,眼波流转处皆是戏,演《梁祝》十八相送,转身踏步皆在茶客鼻尖前。川剧变脸大师在茶桌间游走,赤橙黄绿的茶碗映着瞬息万变的脸谱,茶客们举着茶盏忘了啜饮。北方评剧老生一袭青衫,说书式唱白混着醒木声响,倒比大剧场多了几分江湖气。

三、茶客捧角有讲究

懂行的老茶客最会捧角儿。唱到妙处,盖碗轻叩桌沿三声,比戏院叫好更显风雅。杭州茶楼里的越剧迷,专爱点那些能现编词儿的伶俐小旦,即兴唱段里掺着时新趣事。成都茶馆的票友最好川剧灯戏,丑角插科打诨间抖个现挂,逗得满堂茶客喷了茉莉香片。北京书茶馆的常客闭目打着拍子,单凭一句叫小番的嘎调,就能辨出是不是真谭派传人。

暮色染上雕花窗棂时,茶博士续上第三道水。台上的角儿卸了妆,与茶客同坐八仙桌,听他们细说今日哪句唱词入了心。茶楼剧场没有金碧辉煌的舞台,却让戏曲接了地气,那些能把戏文唱进市井烟火的演员,才是这方天地里真正的角儿。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