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里的豫韵芳华:探访河南戏曲主播龙儿的破圈之路
直播间里的豫韵芳华:探访河南戏曲主播龙儿的破圈之路
这出《穆桂英挂帅》唱的是巾帼不让须眉,咱们河南姑娘就该有这股子精气神!直播间里,身着素色旗袍的龙儿放下手中茶盏,指尖轻点桌案打起节奏。手机屏幕上,上万名观众随着她的示范学唱豫剧经典唱段,弹幕里中!得劲儿!的喝彩此起彼伏。
一、从戏台到屏幕的转身
龙儿本名王素梅,出生在豫剧发源地开封。祖父是县剧团的老琴师,父亲经营着当地最大的戏服租赁行。在布料堆里长大的她,自幼就跟着戏班子走南闯北。2019年豫剧申遗成功的那个夜晚,她看着剧场里稀稀落落的观众席,萌生了让传统戏曲触网的念头。
首场直播的窘境她至今难忘:精心准备的《花木兰》选段刚唱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直播间突然涌入的观众把手机卡成了PPT。但正是这次意外,让她意识到网络传播的惊人潜力——当晚录屏视频在短视频平台获得50万播放量。
二、方言直播间的破壁密码
龙儿的直播间总透着股家的味道。褪去舞台浓妆的她,常穿着家常布衫,用开封方言讲解戏文典故。她会教观众辨认头面的点翠工艺,揭秘水袖功的练习诀窍,甚至带大家云逛后台,看演员们如何用报纸定型戏帽。
每逢传统节气,直播间就变身民俗课堂。端午节带观众包朱仙镇木版年画粽子,中秋节教唱豫剧《拜月记》选段。去年重阳节,她组织二十位老艺人在线合演《朝阳沟》,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0万。
三、流量时代的文化守艺人
面对网络快餐文化会稀释戏曲精髓的质疑,龙儿有自己独到的解法。她把豫剧唱腔拆解成戏曲健身操,用戏韵改编流行歌曲,甚至开发出豫剧盲盒——每个盒子里都藏着一段经典唱段的AI变装体验。这些创新让00后观众占比从3%跃升至27%。
但龙儿始终守着底线:改编曲目必须保留原版核心唱段,带货只选非遗匠人的手工艺品。她的团队中有六位省级非遗传承人担任艺术顾问,确保每个创新都扎根传统。正如她自己所说:我们不是在创造新东西,只是把老宝贝擦得更亮。
在这个每秒都有新网红诞生的时代,龙儿用手机镜头架起了一座连通古今的桥梁。当打赏变成打梆子,当老铁学会甩水袖,传统戏曲正在直播间里绽放出意想不到的生命力。或许正如某位网友的留言:原来不是年轻人不爱戏,只是我们还没找到打开戏箱子的正确方式。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