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禅堂镇戏曲学校的正确打开方式

标题:寻访禅堂镇戏曲学校的正确打开方式

哎,您知道咱镇上的戏校具体在哪儿吗?茶馆里,老板娘张婶擦着桌子抬头问我。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被问到这个问题了。作为土生土长的禅堂镇人,我决定好好梳理这份寻校指南。

这座藏在皖北平原的千年古镇,青石板路两侧的百年戏楼至今仍在传唱梆子戏。而让禅堂镇声名远播的戏曲学校,其实就藏在镇东头的梧桐巷深处。沿着主街走到老邮局,右拐经过三家挂着红灯笼的茶叶铺,抬头看见爬满紫藤的灰砖墙时,您就找对地方了。

第一次去的人常会错过那个不起眼的月洞门——门楣上悬着块被雨水浸出纹路的木匾,禅堂梨园四个金字已褪成暗红。推门而入的瞬间,三进四合院里飘来的吊嗓声能把人带回八十年代:东厢房窗边总倚着练水袖的青衣学员,西跨院的回廊下,几个武生正扎着靠旗翻跟头。

要说最地道的找路法子,还得看镇上的三轮车师傅。他们从客运站接人时总会操着方言念叨:去戏校?五块钱,保准送到练功房门口!不过要是赶上早课时间,建议您沿着校门口那排泡桐树多走两百米,巷尾王记早点铺的油茶配麻饼,可是老校长四十年来雷打不动的早餐标配。

外乡人常纳闷,这么有名的学校怎么藏在深巷?去年返乡的梅花奖得主李素云给出答案:当年老班主选址时说,学戏要耐得住寂寞。您听,墙外市井声,墙内云板响,这才是修行的好去处。如今校门口的朱漆木门总虚掩着,门缝里漏出的唱腔混着梧桐叶沙沙声,倒成了古镇一景。

对了,要是导航定位,记得搜禅堂镇人民剧场后巷。上周省电视台来拍纪录片,四个采访车在镇子里转了四圈,最后还是靠门房刘大爷举着写生本画的路线图才摸到大门。这或许就是传统戏曲的脾性——它就在那里,等有心人慢慢寻来。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