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盘点常德戏曲教育地图:这五所学府孕育湘北梨园新星
【独家盘点】常德戏曲教育地图:这五所学府孕育湘北梨园新星
在沅水之畔的常德,这座有着戏窝子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戏曲艺术的薪火从未断绝。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些承载着湘西北戏曲文脉的院校,看看常德人是如何将唱念做打的童子功刻进骨子里的。
一、常德艺术学校(原常德戏曲学校)
在沅安路的老巷深处,青砖灰瓦的校舍里仍飘荡着汉剧高腔的余韵。这所始建于1956年的老牌艺校,前身是鼎鼎大名的常德专区戏曲演员训练班。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萧庆福曾在这里执教三十年,他独创的三步练声法至今仍是声乐课的必修内容。如今学校增设了非遗传承中心,专门开设荆河戏特色班,去年毕业生王婉婷凭借新编荆河戏《孟姜女》斩获省青年戏曲大赛金奖。
二、湖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
你可能想不到,这所综合性大学的音乐楼里藏着个戏曲实验室。每周三下午,常德汉剧院的退休老生演员李建国都会带着学生练习走边身段。学院与市汉剧团共建的汉剧传承基地已培养出十余名能登台的专业人才,大三学生刘子涵刚在常德河街古戏台完成个人专场演出。
三、常德市第七中学艺术部
在白马湖边的这所省示范性高中,戏曲早操堪称一绝。每天清晨,千余名学生列队练习戏曲广播操,云手、亮相、圆场步融入课间锻炼。艺术部主任张明辉是汉剧武生出身,他设计的戏曲形体训练课让零基础的学生三个月就能完成整套把子功。去年该校艺考班创造了98%的本科上线率,5名学生考入中国戏曲学院。
四、石门县职业中专民间艺术系
藏在壶瓶山深处的这所中职学校,把教室搬进了土家吊脚楼。学生们跟着省级非遗传承人覃大爷学唱傩戏,在火塘边练习三棒鼓。特色课程《湘北民间曲艺》收录了28种濒危曲种,学生们自编的土家阳戏《摸秋》登上过央视戏曲频道。毕业生陈双燕回乡创办的山雀子戏班,每年在武陵山区巡演超百场。
五、安乡县青少年宫戏曲社团
这个县级少年宫的周末总是热闹非凡,60名小票友分三班跟着县花鼓戏剧团的老师们啃戏本。独创的亲子学戏模式让家长和孩子同台演出,今年元宵节的《小放牛》专场,8对母子同台竞技的视频在抖音获赞超百万。社团培养的小梅花得主周乐乐,去年被破格录取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
从专业院校到民间课堂,常德的戏曲教育始终保持着口传心授的传统,又在新时代走出创新之路。当你在常德河街听到字正腔圆的汉调,在桃花源里遇见练功的少年,便知这座城市的戏曲血脉,正通过这些校园生生不息地流淌。(文/常德晚报文化部)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