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戏曲曲艺比赛:水乡戏台唱响千年雅韵

常熟戏曲曲艺比赛:水乡戏台唱响千年雅韵

在常熟尚湖之畔的百年老茶馆里,评弹艺人指间琵琶声如珠玉落盘,这是常熟戏曲曲艺比赛的排练现场。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传统文化赛事,这项始于2008年的赛事已孕育出独特的文化品格,成为江南文化版图上不可或缺的文艺坐标。

一、水袖翻飞间见真章

常熟戏曲曲艺比赛每年金秋时节在古里镇文昌阁开锣,主会场设在修缮一新的清代戏台,分设专业组与业余组两大单元。专业组汇聚上海评弹团、江苏省昆剧院等院团名家,业余组则云集江浙沪三地票友,去年参赛人数达327人,创历史新高。

赛事保留着独特的评分机制:专业评委占70%分值,现场观众投票占30%。去年评弹专场中,常熟市曲艺团青年演员周敏凭借《珍珠塔·痛责》斩获金奖,其俞调唱腔清丽婉转,在抖音平台获得百万点击量。昆曲组别里,来自苏州昆剧院的武生新秀以《林冲夜奔》摘得最佳新人奖,其腾空旋子接鹞子翻身的绝技引得满堂喝彩。

二、古戏台上的现代演绎

组委会在传统赛制中注入创新元素:2021年增设新编短剧竞赛单元,要求参赛作品时长不超过15分钟,须融合现代元素。常熟理工学院戏曲社团创作的《白茆山歌新唱》,将国家级非遗白茆山歌与街舞结合,夺得该单元头奖。

赛事期间同步举办戏曲活态传承主题活动,在方塔园设置非遗体验区。游客可亲手制作昆曲头面、体验评弹三弦调音,去年接待体验者超5000人次。今年更增设云擂台环节,通过抖音直播吸引年轻观众,单场最高观看量达83万人次。

三、薪火相传的文化密码

这项赛事孕育出独特的传承机制:每届金奖获得者需在次年赛事中担任传承导师,带教3名民间学员。2022年评弹金奖得主钱国华在古里镇开设公益传习班,培养出12名少儿学员,其中最小者仅7岁,能完整演绎《莺莺操琴》选段。

本地企业深度参与文化传承,常熟农商银行连续6年冠名赞助,波司登集团设立非遗创新基金。在2023年赛事中,常熟市图书馆特设戏曲文献展,展出清光绪年间的《虞山琴弦谱》手抄本等珍贵资料,让观众触摸到流淌在故纸堆中的文化血脉。

当暮色笼罩文昌阁,戏台上的灯光次第亮起。常熟戏曲曲艺比赛不仅是竞技场,更是传统文化的基因库。在这里,白发票友与00后新秀同台献艺,古琴雅韵与电子配乐交织共鸣,织就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图景。正如老艺人们所说:只要尚湖的水还在流,常熟的戏台就永远有戏可唱。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