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的戏台上,这些唱段让黄河水都打颤

常香玉的戏台上,这些唱段让黄河水都打颤

戏台子上的常香玉,嗓门一亮能把黄河水激出三尺浪头。这位豫剧宗师留下的唱段,不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而是活在田间地头、市井街巷的活态传承。今儿咱们不聊那些个虚头巴脑的头衔,就说说她那些能钻进人骨子里的唱腔。

一、谁说女子不如男

《花木兰》里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这段戏码在豫剧戏迷耳朵里比流行歌曲还熟。常香玉演木兰,不是捏着嗓子装姑娘,而是把那股子替父从军的狠劲全揉进唱腔里。特别是那句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每个字都像小锤子敲在锣面上,震得台下大老爷们直拍大腿。

1951年朝鲜战场上,常香玉带着剧团全国巡演,硬是靠这出戏唱出了一架战斗机。您说这唱段得多硬气?现如今河南梆子剧团下乡,这段戏一开腔,台下八十岁的老太太都能跟着哼整段。

二、红娘子的千面风情

常派看家戏《红娘》,那真是把小姑娘的机灵劲儿演绝了。在绣楼我奉了小姐言命那段西皮流水,常香玉唱得跟玉珠落银盘似的。您细听,那唱腔里藏着促狭劲儿,把个热心肠又爱使小性的红娘演活了。

有个老票友讲,五十年代在开封看常老板演《大祭桩》,哭楼那段能把人唱得心尖打颤。三伏天里,戏园子里的爷们儿愣是听得后脊梁发凉。这种能耐,可不是光靠嗓子亮就行的。

三、戏魂不散黄河边

常香玉的唱腔有股子土腥味,这话是夸呢。《白蛇传》里断桥一折,她愣是把西湖边的故事唱出了黄河水的浑厚。您听那小青妹且慢举龙泉宝剑,哀而不怨,柔中带刚,这才是中原女儿的真性情。

如今常派弟子成千上万,可老戏迷都说:常老板的味儿,就像陈年的杜康酒,越咂摸越有劲。田间地头,农闲时节,总有人扯着嗓子来段辕门外三声炮,这大概就是真正的艺术生命力。

常香玉的唱段,早就不只是豫剧的瑰宝,而是长在了中原人的血脉里。从抗美援朝的戏台到新农村的文化广场,这些唱腔带着黄河的泥沙,裹着麦子的清香,在一代代人心里扎了根。您要真懂豫剧,得去听常老板的戏匣子,那里面藏着一整个中原的魂儿。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