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这些小学藏着小戏骨!戏曲传承从娃娃抓起
常州这些小学藏着小戏骨!戏曲传承从娃娃抓起
戏曲之乡常州,吴侬软语间流淌着百年戏韵。当00后们哼着流行歌曲时,越来越多10后小囡却迷上了水袖翻飞的传统戏曲。今天我们就来揭秘常州那些把戏曲课搬进校园的特色小学,看看这些小戏骨是如何炼成的。
一、校园里的戏曲传习所
在常州市实验小学的小梨园戏曲社团,每周四下午都会传来悠扬的锡剧唱腔。这里不仅有专业老师手把手教身段,还有锡剧名家定期来校指导。五年级的朵朵已经能完整演绎《双推磨》选段,她说:水袖甩起来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穿越到了古装剧里。
兰陵小学把戏曲课写进了课程表,独创的戏曲韵律操成为大课间最受欢迎的集体活动。孩子们把广播体操的节拍与戏曲程式动作巧妙结合,转身云手间尽显东方美学。校长王老师透露:去年我们改编的少儿版《珍珠塔》还在市少儿艺术节拿了金奖呢!
二、戏曲教育的常州模式
常州教育部门与市锡剧院深度合作,开创了双师课堂新形式。专业演员进校园教唱腔,学校老师负责基本功训练,这种组合拳让戏曲教学既专业又有趣。在局前街小学,孩子们还能通过VR设备走进古代戏台,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戏曲的舞美魅力。
更令人惊喜的是,很多学校把戏曲元素融入各科教学。数学课上用戏曲脸谱学习对称图形,语文课通过戏文赏析理解古文,美术课绘制戏曲人物工笔画...这种跨学科融合让传统文化真正活了起来。
三、选择戏曲特色学校的建议
家长在选择时要注意三看:一看学校是否有固定戏曲课程,二看是否配备专业师资,三看是否有展示平台。朝阳新村第二小学的家长李女士分享经验:我们学校每年戏曲汇演都上电视,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进步特别快。
戏曲教育不是要培养专业演员,而是让孩子在唱念做打中感受传统文化精髓。正如博爱小学戏曲社指导老师所说:当孩子们能完整唱出一段锡剧时,他们眼睛里的光芒,就是文化自信最好的注解。常州这些藏在校园里的戏曲苗圃,正在用童声童韵续写着百年戏脉的新篇章。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