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一缕水磨腔,常州老城这些茶楼藏着最地道的梨园味儿
寻一缕水磨腔,常州老城这些茶楼藏着最地道的梨园味儿
在常州老城厢的青石板路上转悠,总能听见若有若无的丝竹声。循着这江南特有的韵律找去,推开某扇雕花木门,迎面便是吴侬软语的水磨腔——这才是常州戏曲茶楼的正确打开方式。
要说最正宗的听戏处,老常州人都要往青果巷方向指。始建于明代的余音阁茶楼,门面不过三间开间,里头的红木戏台却大有讲究。台前八仙桌围成扇形,茶博士端着滚烫的紫砂壶穿梭其间,茶客们呷着碧螺春,看台上一折《牡丹亭》,恍惚间竟分不清今夕何夕。掌柜的周老先生说,这里每周三六的下午场,总留着几位银发票友的固定座。
沿着古运河往西,篦箕巷口的兰陵戏苑藏着另一番热闹。两层回马廊围出天井式戏台,楼上雅座能瞧见演员的凤冠霞帔在廊柱间流转生辉。上个月新排的锡剧《珍珠塔》,把传统唱腔揉进现代舞美,年轻戏迷们举着手机录像,倒让老茶客们笑说方卿现在也赶时髦。
若是赶巧碰上农历节气,不妨去东坡公园旁的毗陵曲社。这座百年茶楼每逢节庆必要唱全本,从《长生殿》到《白蛇传》,台上水袖翻飞,台下茶香氤氲。最妙是后厨现蒸的戏曲点心,牡丹酥做成头面造型,状元糕上印着生角脸谱,咬一口甜糯,听一折悲欢,江南的闲适滋味全在这方寸之间。
夜幕降临时分,红梅阁前的灯笼次第亮起。吴音雅集的夜场戏正要开锣,评弹与昆曲轮番登场,三弦声里评说着千年古城的沧桑。茶客们捧着定胜糕,看月光爬上飞檐,这一刻的常州,仍是那个被戏曲浸润了六百年的文化码头。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