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戏曲会馆:探寻传统艺术的入口指南
常州戏曲会馆:探寻传统艺术的入口指南
在常州老城区的青果巷深处,黛瓦白墙间掩映着一处飞檐翘角的建筑群,这里便是承载着百年曲艺记忆的常州戏曲会馆。每当夕阳西斜,暮色中的红灯笼次第亮起,悠扬的丝竹声便顺着石板路流淌开来。
这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会馆原为常州滩簧(今锡剧前身)艺人行会驻地,2013年经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主入口位于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南段,毗邻明城墙遗址公园。若是乘坐地铁1号线,在文化宫站下车后,沿晋陵中路步行约800米,穿过青果巷牌坊,经过周有光图书馆后右转,便能看到嵌着铜质戏牌的门楼。
会馆采用一主两副的布局格局。正门处悬挂着常州戏曲会馆的匾额,两侧朱漆大门保留着旧时戏班出将入相的传统规制。门廊处的砖雕尤为考究,八幅《西厢记》浮雕栩栩如生,需留心观察才能发现暗藏在雕花间的门铃按钮——这是现代智能系统与传统建筑的巧妙融合。
每周三至周日的开放时段里,会馆实行预约制参观。建议提前通过常州文旅公众号预约,现场扫码即可进入。若逢传统节庆,工作人员会身着水袖戏服迎宾,此时可从侧门听雨轩进入,体验古人踏着细雨听戏的雅趣。特别提醒,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的夜场演出,需凭纸质票由后院梨园门入场,这道平时紧闭的月洞门仅在演出前半小时开启。
会馆内部暗藏玄机:前厅的电子导览屏后藏着实木暗门,推开可见通往地下展厅的旋转阶梯。这里保存着常州籍京剧大师王瑶卿的戏装原件,以及见证锡剧发展的手抄工尺谱。若是迷路也不必担心,循着地面镶嵌的铜制莲花纹地砖前行,总能找到出口。
如今会馆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新地标。去年重阳节,笔者亲见银发票友们自发组织在庭院天井唱和,丝弦声里依稀可辨当年草台班的烟火气。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或许正是常州戏曲生生不息的密码。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