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戏曲爱好者必看!这些地方让你过足“戏瘾”

**北仑戏曲爱好者必看!这些地方让你过足“戏瘾”**

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里,总有一群人身着水袖,脚踏云履,用婉转唱腔守护着传统戏曲的魂。如果你也曾在北仑的街头巷尾被一段悠扬的越剧唱段牵住脚步,不妨跟着这份指南,找到属于你的戏曲舞台。

---

**一、家门口的戏曲摇篮:社区戏曲社团**

北仑的社区文化中心藏着不少卧虎藏龙。新碶街道文化站每周三下午总会传来咿呀的练唱声,这里由退休音乐教师王慧娟带领的牡丹亭戏社,十年间带出了二十多个能登台的票友。带着保温杯的大伯会热心地教新人甩水袖:手腕要像风吹柳条那样柔,对,这个'云手'转得漂亮!

霞浦街道的红梅戏苑则是年轻人的聚集地,95后负责人小林把抖音直播玩得风生水起。他们改编的《梁祝·外卖奇缘》在B站点击破万,传统唱腔配上快递箱道具,看得台下大爷边抹眼泪边拍大腿:现在的年轻人,真会整活!

---

**二、专业科班教学:戏曲进修指南**

想要系统学习的戏迷,北仑青少年宫的戏曲传承班值得关注。每年三月招新时,走廊里挤满了给孩子报名的家长。特聘教师陈建国是原宁波小百花越剧团武生,他独创的扇子功游戏教学法让怕苦的孩子也抢着练功。上次市里汇演,我们班的娃娃们演《穆桂英挂帅》,谢幕时头冠都歪了还在傻笑。陈老师说起学生满眼骄傲。

上班族可以关注北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周末戏曲工作坊。去年结业的银行职员张姐如今是单位年会的台柱子:练了半年身段,颈椎病都不犯了,比理疗还有效!

---

**三、藏在茶馆里的戏曲江湖**

走进大榭岛的老码头茶馆,八仙桌旁总坐着几位穿对襟衫的老茶客。每月初八的票友雅集上,75岁的船老大李师傅一段《徐策跑城》能赢得满堂喝彩。老板阿庆嫂会端着茶盘子打趣:李师傅当年追求师母,就是在后台偷师了整本《红楼梦》。

在春晓镇的双狮古戏台,逢年过节总有草台班子搭台唱戏。台下卖麻糍的阿婆会跟着哼《碧玉簪》,台侧候场的小演员偷吃供桌上的苹果,班主举着马鞭追着跑,这烟火气十足的场面,才是戏曲最鲜活的模样。

---

**四、线上也能学戏?这些资源别错过**

北仑文化馆的云上戏台专栏里,藏着本地名角的拿手戏教学视频。戚家山街道推出的戏曲随身听小程序,能把公交站台变成练功房——等车间隙对着手机摄像头练个眼神,说不定就能解锁地铁青衣的新成就。

---

**梨园春色关不住,一方戏台见人生。**在北仑,从稚子孩童到银发长者,从社区活动室到百年古戏台,总有一处地方让你畅快开嗓。当檀板轻敲,胡琴响起,你会发现:戏曲从未走远,它正以千百种姿态,在港城的热土上生生不息。

(配图建议:新碶戏社练功场景/青少年宫汇报演出剧照/老码头茶馆票友雅集)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