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飘来饺子香:那些把面皮捏出韵味的戏曲人

戏台飘来饺子香:那些把面皮捏出韵味的戏曲人

后厨里的擀面杖声和着胡琴响,蒸笼里的白汽混着戏腔扬。在戏曲舞台上,包饺子这个寻常家务活,竟被角儿们唱出了百般滋味。有人捏着面皮唱尽人间悲欢,有人调着馅料道出世事沧桑,那些藏在饺褶里的戏韵,最是勾人断肠。

一、面案上的刀马旦

京剧《锁麟囊》里,程派青衣的水袖翻飞间藏着巧劲儿。薛湘灵绣楼赠囊的经典唱段,暗合着包饺子时手指翻飞的韵律。程砚秋先生曾要求弟子练功时对着面案揉面团,说是要揉出旦角的柔中带刚。天津京剧院的吕洋在演绎这段时,特意向面点师傅学包三鲜饺,硬是把十八个褶儿捏得比戏服上的刺绣还齐整。

豫剧名家王红丽在《风雨行宫》里有个包饺子的场景。她边唱和面要顺一个方向打转,边用兰花指搅动虚拟的面盆,脚下踩着梆子声的节奏转圈,活脱脱把厨房变成了战场。当地戏迷笑称这是刀马旦改行当厨娘,可那份飒爽英气,倒让寻常家务有了别样风采。

二、馅料里的烟火气

在评剧《杨三姐告状》里,杨母包饺子的场景最是揪心。谷文月老师处理这段时,特意把剁馅的刀声融入锣鼓经。案板咚咚声应和着单皮鼓,白菜帮子摔在盆里的脆响暗合着铙钹,当那句这饺子包的是娘的心头肉唱出来时,台下观众没有不抹眼泪的。

晋剧《油灯灯开花》里的巧婶子堪称戏曲厨神。谢涛在塑造这个角色时,把山西陈醋浇在饺子上的动作,化作了水袖功里的抖袖。指尖蘸着醋汁在空中画弧线,配合着酸里透着那个香哟的唱词,硬是把醋香唱进了戏迷的鼻腔。

三、蒸腾间的百味人生

河北梆子《王宝钏》中寒窑包饺一折堪称经典。彭蕙蘅在冰天雪地里唱十指僵来面不软,把王宝钏十八年守寒窑的苦楚都揉进了面团。当她唱到这饺子煮的是贞节泪,戏台两侧真的支起大锅煮饺子,蒸汽混着干冰漫过台口,恍如岁月蒸腾的叹息。

年轻一代戏曲人玩出了新花样。昆曲新编剧目《浮生六记》里,沈复与芸娘包饺子的场景被处理成双人水磨腔。生旦对唱面皮薄似春云片,馅料鲜如夏露浓,手中虚拟的包饺动作化作云手、兰花指,让江南文人家的日常雅趣穿越时空扑面而来。

戏台上的一招一式,何尝不是人生的捏揉擀压?那些唱着包饺子的戏曲人,把千家万户的灶台烟火熬成了戏文里的百味汤。当锣鼓声里飘出葱花爆锅的香气,方知最地道的中国味道,原就藏在戏韵与面香交织的褶皱里。下次包饺子时您不妨也哼段西皮流水,说不定能捏出个程派韵味的月牙饺呢。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