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嗓就是千年风骨《唱春秋》里藏着豫剧的魂

一开嗓就是千年风骨《唱春秋》里藏着豫剧的魂

戏台上锣鼓一响,老戏迷们便知道要开唱《文王跑坡》了。这出在豫西流传百年的骨子老戏,有个更响亮的名号——唱春秋。台上须生抖开蟒袍,一声周文王困羑里七载灾满的长拖腔,瞬间把台下观众带回了三千年前的商周更迭之际。

一、庙会戏台上的历史重演

豫西乡间的二月二庙会,总少不了一天三场的《唱春秋》。这出戏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用梆子戏的粗犷唱腔,演绎着《封神演义》里最儒雅的文王故事。戏台上的文王不是神仙下凡,而是个会饿肚子、会犯愁的凡人君主。当他被纣王囚禁羑里城时,那段日食麦仁三颗整,夜宿茅棚观天星的唱词,把圣贤拉回了人间烟火。

老艺人们说,这出戏的魂在跑坡二字。文王脱困后策马疾驰的场面,演员要连做十二个鹞子翻身,蟒袍翻飞如云,靠旗猎猎生风。这种融武戏身段于文戏的表演,正是豫剧文武带打的绝活。

二、梆子腔里的圣贤气韵

《唱春秋》的唱腔设计堪称豫西调典范。文王在羑里城推算八卦时的慢二八板,每句唱词都踩着梆子的轻重节拍,似卦象般起承转合。待到闻仲追兵将至时的快流水板,演员的嘴皮子要快过梆子声,二百多字唱词一气呵成,听得人血脉偾张。

洛阳豫剧团的老团长王艺红曾回忆,1956年他们在伏牛山区演出时,连演18场《唱春秋》,场场爆满。老乡们说:听文王骂纣王,比看包公铡陈世美还解气!这出戏暗藏的仁政思想,在梆子声中化作了老百姓听得懂的朴素道理。

三、古戏新唱的现代启示

2019年河南豫剧院复排《唱春秋》,导演别出心裁地加入了全息投影技术。当文王在舞台上推演八卦时,空中浮现出旋转的河图洛书,传统唱腔与现代科技碰撞出惊人火花。年轻观众在社交媒体上留言:原来老戏也能这么酷!

在郑州戏曲学校的排练厅里,00后学员李梦阳正在苦练跑坡身段。这个戏曲动漫社出身的姑娘,把二次元动作融入传统程式,给老戏添了份灵动。她说:文王的坚守就像我们追梦,再难也要跑下去。古戏里的人文精神,正在新时代找到新的注解。

当电子大屏上的八卦图渐渐淡去,梆子声又在乡间戏台响起。这出唱了百年的《唱春秋》,就像黄河水冲刷过的鹅卵石,在时光长河里愈发光亮。戏里那份文王食子的悲怆、吐儿成兔的神奇,早已化作中原大地的文化基因。下一次庙会开场锣响时,或许你该去听听,那穿越三千年的梆子声里,藏着怎样的华夏密码。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