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一响,你可知那唱的是哪出好戏?

戏台一响,你可知那唱的是哪出好戏?

戏台上一声嘹亮的叫小番震得人耳膜发颤,台下观众却个个屏息凝神。张大爷捧着紫砂壶的手顿在半空,邻座梳着麻花辫的姑娘早已红了眼眶。这唱的是哪出戏?您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戏台暗藏江湖密码

早年梨园行当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戏班子每到新码头,必先唱《大登殿》。这出戏文武兼备,生旦净末丑全上阵,一开口就能试出角儿的真功夫。台下懂行的老戏迷眯着眼,单听那句金殿上打罢了三通鼓,便知这戏班值不值得捧场。

江南水乡的戏台总飘着吴侬软语,苏州评弹的琵琶声里藏着《白蛇传》的千年痴缠;黄河北岸的梆子戏高亢激越,一段《穆桂英挂帅》能把人唱得热血沸腾。去年在洛阳关林庙会上,笔者亲眼见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跟着豫剧《花木兰》的调子,把拐杖往地上一杵,竟踩着鼓点舞了段枪花。

二、一颦一笑皆是文章

京剧《贵妃醉酒》里的杨玉环,水袖翻飞间要转二十八次身,每个转身都对应着不同的醉态。程派青衣的鬼音唱腔,能把《锁麟囊》里薛湘灵的悲喜唱得百转千回。前年长安大戏院重排《牡丹亭》,杜丽娘游园时那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硬是让满场观众跟着做了三分钟深呼吸。

川剧的变脸绝活讲究快、准、稳,可您知道吗?真正厉害的角儿变脸时连肩膀都不带动。去年成都锦江剧场,有位老艺人演《白蛇传》里的法海,金钵一扬脸谱骤变,台下有位法国游客惊得把单反相机都摔了。

三、老戏骨遇上新江湖

去年北京湖广会馆办过一场特别的演出:昆曲《长生殿》配电子乐。当唐明皇踩着合成器节奏唱出七月七日长生殿时,台下年轻观众举着荧光棒跟唱,老票友们却直拍大腿:这唱的是哪门子戏!可散场时,分明看见几位穿长衫的老先生,偷偷抹着眼角说杨贵妃那身行头倒是讲究。

短视频平台上,00后京剧演员王梦婷用戏腔翻唱流行歌曲,一条视频能破百万点赞。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把《梁祝》改编成沉浸式戏剧,观众跟着祝英台在园林里十八相送,走到长亭时,真有人哭湿了三张面巾纸。

现今戏园子里,白发老者与染发青年并肩而坐,手机屏的荧光映着台上的油彩。当锣鼓点再次响起,您可要仔细听——那一声拖腔里,藏着千年的爱恨情仇,也跳动着新时代的脉搏。下次路过戏台,不妨驻足片刻,说不定就听懂了那句海岛冰轮初转腾里的百般滋味。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