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戏里哪出最断肠?老戏迷含泪说出三个字
泗州戏里哪出最断肠?老戏迷含泪说出三个字
泗水河畔的戏台子一开锣,台下便有人摸出帕子预备着。这片黄土地上的百姓最懂泗州戏的滋味——那九曲十八弯的拉魂腔,能把人心里最深的苦楚都翻出来晾晒。三伏天的戏台下,总见着庄稼汉的粗布衫子洇湿一片,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
要论泗州戏中最苦的唱段,老戏迷的烟袋锅子准保在青石板上敲出同一个名字:《皮秀英四告》。这出脱胎于清代公案戏的骨子老戏,在百年传唱中淬炼出泗州戏最凄厉的魂魄。女主角皮秀英四次击鼓鸣冤,次次都是拿命在赌。头一告跪穿县衙青砖,二告时血溅知府台阶,三告碰死在巡抚辕门,待到四告金銮殿,素衣早被染成血红。
泗州戏独有的帮腔拖调在这里用得最是揪心。当皮秀英拖着三寸金莲踉跄在告状路上,幕后突然炸起一声苦啊——,那声音像是从地底钻出来的,惊得看客们后脊梁发凉。老旦的唱腔时而如游丝将断,时而似裂帛乍破,把个弱女子对抗世道的绝望唱得入木三分。
最绝的是寒窑哭夫那折。皮秀英蜷在破窑中,指尖划过丈夫留下的血衣,十句唱词倒有九句带着颤音。唱到手指门环叮当响,错当冤魂叩寒窗时,戏台下的啜泣声能盖过弦索。泗州戏艺人说,这折戏要唱出三更寒——鼻腔寒、牙关寒、指尖寒,方算入了化境。
这出戏在皖北乡间还有个骇人的传说:某年戏班在涡阳县唱《四告》,演至皮秀英撞柱而亡时,台下当真有个老太太哭昏过去。自此班主立下规矩,唱这出戏必在台角备好救心丸。如今虽难觅全本《四告》,但那撕心裂肺的哭腔慢板,仍在淮河两岸的村村落落幽幽回荡。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