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彩里的端午:豫剧名角王凤英的白蛇情结

油彩里的端午:豫剧名角王凤英的白蛇情结

艾叶黄酒摆上桌,后台的油彩味儿混着粽叶香,这才是真端午。清晨五点的郑州戏曲宫内,58岁的豫剧演员王凤英对镜描眉。她的指尖在凤冠上细细摸索,这是三十年前师傅传下的行头,金线绣的龙纹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

端午唱《白蛇传》是豫剧行的老规矩。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豫剧皇后陈素真首创端午专场,把许仙赠雄黄的段落编成经典折子戏。王凤英至今记得1985年第一次登台演白素贞,师傅在她鬓边簪了朵新鲜的艾草,这花比不得珠翠金簪,可它沾着端午的魂儿。

戏台后的木箱里,压着三套不同年代的白蛇戏服。最旧的那件真丝水袖已经泛黄,袖口处密密麻麻缝着补丁。1998年发大水,戏服全泡了,老戏迷们凑钱重做了这套。王凤英抖开戏服,水绿色缎面上缀着八百多颗米珠,端午这天的戏,从来不是唱给神仙听的。

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是远在悉尼的女儿发来视频。屏幕里的混血外孙女举着粽子咿呀学唱:西湖山水还依旧...王凤英笑着抹了把眼角。去年端午,她把《游湖借伞》改成了vr全息戏,澳洲的票友隔着时差打赏了满屏的电子艾草。

傍晚六点,戏台前的石阶上坐满了摇蒲扇的老人。当断桥的锣鼓点响起,王凤英的水袖甩出个漂亮的回旋,后台的电子屏突然跳出年轻演员的虚拟影像。老戏迷们惊得忘了摇扇——全息技术让小青在空中腾云驾雾,与真人身形的白娘子唱和应答。

散场时,几个戏校学生捧着粽子来后台请教。王凤英把艾草汁调进油彩,在孩子们额间点出淡淡的青痕:记着,咱们唱的不仅是白蛇的泪,更是千年端午的人情味儿。月光漫过斑驳的戏台,那件缀着米珠的戏服在夜风里轻轻摇晃,仿佛西湖的涟漪。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