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戏曲里的经典唱段,光听名字就能咂摸出味道

陕西戏曲里的经典唱段,光听名字就能咂摸出味道

陕西这片黄土地上,戏曲就像老碗里的油泼面,热辣滚烫。您要是往关中农村走一遭,保管能听见土墙根底下有人哼着戏腔。今儿个咱们不说行当不说流派,单说说那些戏名儿起得讲究的唱段,光听名字就能品出三分韵味。

先说秦腔这老大哥。《三滴血》里虎口缘这段,光听戏名就能瞧见山沟里走镖的汉子遇上落难姑娘。您再听听《周仁回府》里的哭墓,单这俩字就把忠义两难全的憋屈劲儿都揉进去了。老戏迷都知道《火焰驹》里的卖水不简单,一桶清水泼出忠奸善恶,这名字起得真叫个四两拨千斤。

眉户戏的调调儿软和些,可戏名照样有嚼头。《梁秋燕》里的情投意合直白得可爱,把西北人谈对象那股子爽利劲全撂台面上了。《屠夫状元》这出戏,杀猪这段愣是把市井百态演成了传奇。您要是听过《张连卖布》里的讨债,保管记得那个把算盘珠子拨得山响的掌柜的。

碗碗腔最会起诗意的名字。《金碗钗》里的月下追钗透着股子长安城的月色,您闭眼都能瞧见小姐丫鬟在花园里头转悠。《十王庙》这出大戏,夜审这段光是念出名儿就让人后脖颈发凉。还有那《白玉钿》里的赠钿,把大家闺秀的含蓄心思都藏在物件儿里了。

这些戏名可不是随便起的,老艺人们讲究名中有戏。有的藏着典故,像《周仁回府》别名《忠义侠》,这名号往台上一挂,看官们就知道要唱忠孝节义。有的透着生活气,像《梁秋燕》这种直接把姑娘名字当戏名,反倒透着亲切。更妙的是那些留白的名儿,比如夜逃、哭庙,留足了让人咂摸的余地。

如今剧场里新编的戏码,名字起得越发花哨,可老戏骨们还是最爱这些带着土腥味的旧名儿。您要是在西安城墙根底下听见谁喊一嗓子走!听《虎口缘》去,那准是懂行的老票友。这些扎根在黄土地里的戏名,比什么洋名儿都来得瓷实。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