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小丫环:那些唱响戏台的俏皮身影

梨园小丫环:那些唱响戏台的俏皮身影

戏台上的小姐总戴着满头珠翠,可真正牵动观众心弦的,往往是那个捧着茶盘碎步疾走的丫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色,却总在某个转身的刹那,用清亮的唱腔掀起满堂喝彩。

一、春香闹学:黄梅戏里的机灵鬼

黄梅戏《春香闹学》里那个穿桃红袄的丫头,把书塾搅得天翻地覆。春香端着砚台在台上转圈,忽然脚步一顿,唱出先生教字真稀奇,横竖撇捺像爬梯,台下老戏迷准会心一笑。这丫头看似胡闹,实则是替不能进学堂的姑娘们出了口闷气。安庆戏班的老艺人常说:春香这角儿,要唱得甜里带辣,才够味。

二、红娘递柬:越剧中的月老红线

绍兴大班演《西厢记》,红娘送信那折戏最见功夫。演员要踩着三寸金莲在九曲回廊的布景间穿梭,水袖翻飞如蝶,嘴里还要连珠炮似的唱:这方鲛绡汗巾儿,可比那金銮殿的奏折沉。杭州戏迷最记得某年梅花奖得主,能把红娘说媒时的十八个眼神变化演得分毫不差,连手中托盘里的茶碗都纹丝不动。

三、梅香点灯:昆曲里的光影魔术

苏州拙政园的露天戏台演《牡丹亭》时,梅香点灯那幕堪称绝活。旦角要单手托着三尺高的烛台,边唱月移花影上纱窗边走圆场,烛火不能晃,裙裾不能乱。老辈人说,真正的昆曲名家能用烛光在墙上勾出杜丽娘的影子,这手绝活现在已难得一见。去年非遗展演,有位青年演员苦练半年,终于让这失传的灯影戏法重现在观众面前。

这些穿梭在才子佳人故事里的小丫鬟,用她们特有的市井智慧调和着才子佳人的风花雪月。下次看戏时不妨细听,当主人家还在慢板抒情时,屏风后那个端着茶盘的丫头,可能正要亮出一段让满堂炸响的精彩唱段。正如老戏迷常说的:好戏不在主角身上,全看配角怎么捧场。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