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能唱戏曲?这些经典选段让童年更有韵味
孩子也能唱戏曲?这些经典选段让童年更有韵味
妈妈,我想学戏台上那个红脸叔叔唱戏!当五岁的女儿指着电视里的京剧片段兴奋地喊出这句话时,我才惊觉戏曲艺术对孩子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戏曲艺术并非成年人的专属,在六百多个戏曲剧种中,藏着许多适合孩子们学唱的经典片段,这些唱段或轻快活泼,或寓教于乐,犹如一把打开传统文化大门的金钥匙。
一、传统戏曲里的小主角
在戏曲舞台上,稚嫩的童声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京剧《三娘教子》中的薛倚哥,用清脆的娃娃腔唱出小东人下学归言必有错时,活脱脱就是邻家小儿郎的模样。这个经典唱段节奏明快,唱词通俗易懂,连幼儿园小朋友都能跟着哼唱两句。
黄梅戏《打猪草》中的对花调更是天然适合童声演唱。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的俏皮问答,就像孩子们课间玩耍时的顺口溜。这段唱腔音域适中,旋律朗朗上口,武汉某小学戏曲社团的孩子们曾将其改编成课间游戏歌,在操场上边跳边唱。
越剧《红楼梦》里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虽由成年演员演唱,但其婉转的旋律和诗意的唱词,特别适合培养孩子的语言美感。上海戏曲学校的老师们发现,孩子们学唱这段时,不仅记住了唱腔,还主动背起了《葬花吟》里的诗句。
二、新编儿童戏曲的创意表达
传统戏曲正在与现代教育碰撞出新的火花。北京某剧团改编的《新哪吒闹海》,将武戏中的把子功简化成适合孩子学习的戏曲操。小演员们手持彩绸代替混天绫,在风火轮的鼓点中翻滚腾跃,既安全又充满童趣。
昆曲《老鼠娶亲》创新性地加入人偶同台表演,孩子们操纵着布偶老鼠,用稚嫩的童声唱着正月十五闹花灯,传统曲牌《山坡羊》的旋律与童谣节奏完美融合。这种沉浸式体验让苏州某幼儿园的孩子们在游戏中记住了昆曲的咬字吐音技巧。
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被改编成校园版后,成为郑州多所小学课间操的伴奏音乐。孩子们边做戏曲身段操边唱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感受着传统美德的力量。
三、亲子共学的戏曲启蒙法
选择适合的唱段至关重要。初学阶段建议从念白开始,比如京剧《红灯记》中铁梅的我家的表叔数不清,先练习京白的韵律感。进阶后可尝试黄梅戏《女驸马》中为救李郎离家园这样叙事性强的唱段,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将戏曲与动画结合能事半功倍。央视戏曲动画《三个和尚》用皮影戏形式演绎经典故事,配合简单易学的京剧锣鼓经,让孩子在观看中自然习得节奏感。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手偶,为动画片段配音,把学戏变成亲子游戏。
日常渗透更见成效。早餐时播放豫剧《朝阳沟》选段,送学路上哼几句越剧《梁祝》的十八相送,睡前讲半段《大闹天宫》的京剧故事。杭州有位妈妈坚持用戏曲叫早,三年下来,女儿不仅能唱全本《锁麟囊》,还自发研究起京剧头面的制作工艺。
当6岁的童童在社区晚会上完整唱完《穆桂英挂帅》选段时,台下老人们湿润的眼眶里,映照出传统文化传承的希望之光。这些流淌在童声里的戏曲旋律,不仅是艺术启蒙的种子,更是文化基因的传递。或许下一个戏曲名家,就藏在某个跟着视频比划水袖的孩子中间。让孩子在咿呀学语时接触戏曲,就像在心灵土壤播下一粒种子,终将在岁月滋养下,绽放出独属中华文化的美妙芳华。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