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女拜寿?这个戏名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三女拜寿?这个戏名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最近有戏迷朋友在后台留言,打听三女拜寿的戏词。这个听着耳熟又陌生的戏名,让我这个老戏迷也犯了嘀咕。翻遍珍藏的戏折子,越剧《五女拜寿》倒是常演常新,豫剧《三子拜寿》也时有耳闻,唯独这三女拜寿像是蒙着层薄纱,若隐若现。

上个月在湖州乡下的古戏台,倒真见过一场别致的演出。老旦踩着细碎的台步,三个旦角水袖翻飞,唱的正是寿堂前女儿拜寿来。打听之下,方知这是当地老艺人改编的《三女贺寿》,把原本五女拜寿的故事化繁为简,单取三姐妹在寿宴上的恩怨情仇。这种民间戏班的移花接木,恰似老茶树上发新芽,倒也别有韵味。

细品这改编的戏词,处处透着市井智慧。大女儿唱金丝楠木雕福寿,二女儿接南海珊瑚映朱门,待到三女儿开口,偏要唱粗陶碗盛着孝心滚烫。这词儿写得妙,三两句就把嫌贫爱富的人情冷暖唱了个透。更绝的是老父亲那段西皮流水:莫道金银堆满堂,不及寒夜一碗汤,听得台下老少爷们直抹眼角。

这种民间戏文的生命力,正在于它的不讲究。没有严丝合缝的宫调,不拘泥于工尺谱的规矩,老艺人们把生活里摸爬滚打出的智慧,都揉进了戏文里。就像那三女儿捧着的粗陶碗,虽不名贵,盛着的却是最暖的人情味。下次若在乡间戏台遇见这出戏,您可要仔细听听,那些带着泥土气的戏词里,藏着的才是戏曲真正的魂儿。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