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跟前听老戏:这些唱腔里藏着最暖的孝心

父母跟前听老戏:这些唱腔里藏着最暖的孝心

戏台子上的锣鼓一响,老辈人的眼睛就亮起来了。咱们年轻一辈若是真想表孝心,不妨陪二老听听那些唱到心坎里的老戏。这些戏文里,既有教人尽孝的古训,更有父母牵挂儿女的柔肠百转。

一、古调新词话孝道

老生名段《四郎探母》里那句一见娇儿泪满腮,不知唱碎过多少父母心。杨四郎十五载未归家,佘太君一句我的儿啊尚未唱完,台下白发人早已湿了青衫。这出戏最妙处,是把游子思亲与慈母盼归揉成了戏台上的千回百转。

《锁麟囊》里富家女薛湘灵雨中赠囊的善举,恰似父母对子女无条件的付出。待到春秋亭重逢时,那囊中锁着的岂止是金珠,分明是知恩图报的良心。这出程派经典,最适合子女搀着父母同看。

二、梨园深处见真情

豫剧《花打朝》里程七奶奶替忠良鸣不平的泼辣劲儿,活脱脱是护犊心切的母亲模样。洛阳老观众常说:看这戏就像看见自家老娘拿着扫帚追着欺负人的街坊跑。台上台下的呼应,恰是民间最朴素的孝道传承。

黄梅戏《慈母泪》开场那段手捧血书心颤抖,把寒窑教子的辛酸唱得百转千回。当王春娥颤抖着双手展开血书,多少观众想起自己母亲灯下缝补的身影。这出戏在皖南乡间演出时,常见儿女默默握住父母布满老茧的手。

三、新编老戏寄深恩

评剧《家有九凤》里老母亲七个闺女轮番尽孝的桥段,看似热闹却暗藏酸楚。台上老太太一句你们都有各自的日子要过,道尽天下父母怕拖累子女的苦心。这出新编戏在京津地区巡演时,常有儿女散场后直奔父母家中。

秦腔现代戏《父母恩重难报经》创新地融入了佛经唱诵,当十恩重的唱词伴着板胡响起,剧场里总泛起压抑的啜泣声。西安某次演出谢幕时,前排突然站起个中年汉子,对着手机那头的父母大喊:大,妈,我明天就回家!

戏台上的生旦净末,唱的是别人的故事,流的却是看戏人的眼泪。真正的好戏从不在华美的水袖间,而在散场后儿女搀着父母慢慢走回家的身影里。下次戏班开锣,不妨搬两张板凳,陪二老听段暖心戏,这比什么山珍海味都来得珍贵。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