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上那一出出唱给爹娘的悲欢离合
戏台上那一出出唱给爹娘的悲欢离合
我总记得小时候趴在老榆木戏箱上看戏的光景。开戏前总见着几个穿粗布褂子的老汉早早搬了竹椅占位置,他们听《四郎探母》时总要抹眼角,那时不懂,如今想来,台上咿咿呀呀唱的哪里是戏文,分明是中国人藏在骨子里对爹娘那份说不出口的牵念。
**一、锣鼓声里听慈母心**
梆子戏《清风亭》里那对卖豆腐的老夫妇,在风雪夜捡到弃婴时,老旦颤巍巍跪在台前唱的那句天赐麟儿到草堂,总叫人想起娘亲当年在油灯下缝补衣裳的背影。台上张元秀夫妇省下口粮供养子读书,台下多少父母不也是这样,自己啃着冷馒头也要把热乎的包子塞进儿女书包。豫剧《三娘教子》里王春娥那十八年寒窑苦守,何尝不是天下母亲熬白头的缩影?
**二、胡琴弦上说严父情**
黄梅戏《天仙配》里董永卖身葬父,孝衣上沾的哪是尘土,分明是为人子者刻进骨血的孝道。老生那段父亡故家业尽凋零,唱得台下抽旱烟的老汉们直用袖口擦烟袋锅子。秦腔《周仁回府》中老父亲颤巍巍递过传家玉佩时,那声此去京城多珍重的嘱咐,和当年我们离家时父亲塞进行李箱的咸鸭蛋,竟是一般滋味。
**三、水袖翻飞见众生相**
河北梆子《墙头记》把赡养父母的辛酸唱成了黑色幽默,两个儿子推诿扯皮的模样,倒叫我想起村里王大爷家那对为了拆迁款闹上法庭的兄弟。评剧《花为媒》里张五可劝爹娘的那段报花名,俏皮话里藏着多少子女想让父母宽心的孝心。最是蒲剧《窦娥冤》里那折托梦,冤魂不散也要给婆婆送件寒衣,看得人心尖儿直颤。
戏台下的爹娘早已鬓发如霜,可只要丝竹声起,他们眼里就闪着年轻时的光。如今戏园子冷清了,但那些唱给父母听的戏文,倒像是刻在血脉里的老唱片,总在某个深夜里突然响起。下次回乡,定要陪二老看场全本的《四郎探母》,让那声老娘亲请上受儿拜的唱词,代我说出那些羞于启齿的牵挂。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