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春秋里唱好一曲有多难?

梨园春秋里唱好一曲有多难?

清晨五点,北京陶然亭公园的垂柳下,总能见到几位身着练功服的京剧票友对着湖面吊嗓。他们双手虚握成拳,提气开腔的瞬间,惊起白鹭两三。这般光景,恰如程砚秋先生所言:戏是磨出来的,角儿是熬出来的。唱好戏曲这方寸之间的艺术,远非字正腔圆四字可以道尽。

**一、骨子里的功夫要瓷实**

梅兰芳幼年学艺时,曾因眼神呆滞被师傅痛斥。为练就眼随手动的功夫,他养鸽子数年,日日追着天际振翅的鸽群转动双眸。这看似简单的眼神功,实则需要十年如一日的打磨。戏曲演员的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哪一样不是汗水浸透的功夫?裴艳玲六十高龄仍能连翻三十个旋子,靠的正是童子功打下的根基。

**二、肚里有墨水方知曲中意**

昆曲名家张继青演绎《牡丹亭》时,为揣摩杜丽娘游园时的心境,特地将明代园林画作临摹百幅。她说:不读汤显祖的原著,怎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里的千回百转?戏曲唱词往往暗藏典故,若不解《西厢记》里的佛殿相逢隐喻着冲破礼教,不懂《夜奔》中林冲的丈夫有泪不轻弹源自《三国志》,便唱不出人物骨子里的悲怆。

**三、心里住着角儿方能动人情**

程派名剧《锁麟囊》里一霎时的经典唱段,程砚秋揣摩七年方敢示人。他走访京津两地二十余座绣楼,观察富家千金举手投足,将那份娇憨与慈悲融进唱腔。老辈艺人常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这个装字最是讲究。尚小云演《昭君出塞》,寒冬腊月单衣策马,硬是在塞北风沙里走出王昭君的决绝。

**四、守得住规矩破得了方圆**

荀慧生改良《红娘》时,将传统西皮流水加入梆子腔的俏皮,被保守派斥为离经叛道。但正是这种创新,让红娘的形象更添灵动。戏曲传承如同临摹古画,既要笔笔遵古法,又需在留白处注入时代气息。张火丁排演新编戏《江姐》,将程腔的婉转与革命者的刚烈熔铸,证明传统程式亦可承载现代精神。

戏台楹联常书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这方寸乾坤间,藏着华夏千年的悲欢离合。唱好戏曲从不是喉咙的震颤,而是将千年文脉化作绕指柔,让每个眼神都带着历史的回响,每个水袖都甩出文化的弧度。当剧场灯光渐暗,锣鼓声起,好角儿往台口一站,便是半部中国文化的活态传承。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