恁听听,这河南戏唱得真得劲儿!

恁听听,这河南戏唱得真得劲儿!

(场景:冬日清晨的开封鼓楼,茶馆里飘着胡辣汤的香气,几位老先生咂摸着茶碗,二胡声突然拔了个高腔——)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隔壁桌穿蓝布衫的大爷突然亮嗓,惊得我手里的油馍差点掉地上。只见他眯着眼,右手在空中画着圈,指节在木桌上敲出梆子节奏。满屋子茶客见怪不怪,倒有人跟着哼起谁说女子享清闲的调门,胡辣汤的热气混着戏腔在梁上打转,这才是地道的河南早晨。

要说河南戏的得劲儿,得从马街书会的万人同唱说起。每年正月十三,宝丰县马街村的麦田就成了天然戏台。去年我跟着豫剧团的张红丽老师去赶会,好家伙,麦垄间搭着三百多个戏棚子,坠子书梆子戏混着三弦声往耳朵里钻。七十八岁的坠子书传人李老汉说:在这儿唱戏得扯着嗓子喊,要不麦浪一翻就把声儿吞了!说着他抄起简板啪啪两下,一段《包公辞朝》震得麦穗直颤。

豫剧的泼辣最对河南人的脾气。常香玉大师的红娘能唱得小媳妇脸红心跳,李树建老生的程婴又能把七尺汉子唱出眼泪。去年在郑州大剧院看《焦裕禄》,当百姓谁不爱好官的唱词炸响,全场观众跺着脚打拍子,楼板震得嗡嗡响。散场时听见俩小伙嘀咕:这比摇滚带劲多了!

曲剧的九腔十八调才叫勾魂。在洛阳老城茶楼,曲胡一响就像打开了时光机。八十岁的王秀兰唱《风雪配》,颤音能在人心里挠痒痒。她说:这假嗓要学猫叫春,真嗓得学老牛哞。有回她唱到高秋芳推窗望月,窗外真就飘进几片雪,听戏的老太太们捏着手帕直抹眼泪。

要说最魔性的还数越调。周口项城的越调剧团能把《诸葛亮吊孝》唱出rap范儿。申凤梅大师的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成了抖音神曲,现在村里小媳妇吵架都带戏腔:你这话说得不占弦(没道理)!上次在禹州庙会,见个穿AJ的小伙捧着手机直播唱越调,打赏的火箭蹭蹭往上窜。

(收尾:傍晚的开封城墙根,一群票友正在对戏。拉弦的老汉脚边蹲着保温杯,穿校服的姑娘甩着水袖,外卖小哥停下车接了一句辕门外三声炮。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戏腔乘着晚风掠过铁塔,惊起一群白鸽。这中原大地的魂儿,全在这咿咿呀呀的调门里活着呢!)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