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书记|北京城淘戏曲书籍的几处好去处
寻书记|北京城淘戏曲书籍的几处好去处
在北京这座古韵悠长的城市里,戏曲文化的根须深扎胡同巷陌。对于痴迷戏曲的票友而言,淘几本绝版戏考或名家传记,就像寻找散落在时光里的文化密码。这份指南带您探访几处京城淘戏曲书籍的隐秘角落,每一处都藏着独特的寻宝体验。
**一、老字号书店里的文化沉香**
前门大街的中国书店总店堪称戏曲书籍的宝藏库。二楼古籍专区里,《梨园集成》《京剧汇编》等线装书静卧在玻璃柜中,泛黄的书页间仿佛能听见百年前的锣鼓声。店员老张在这里值守三十余年,熟客都知道向他打听冷门戏本,他总能在曲尺柜台后的木架深处变出惊喜。
琉璃厂东街的汲古阁则是另一番景致。门前的银杏树下,常见白发老者捧着《梅兰芳舞台艺术》与人论戏,店主专门辟出临窗茶座,供书友品茗谈戏。这里不仅能找到程砚秋的《御霜簫谱》手稿影印本,还有店主私藏的民国戏单复印件。
**二、旧书市集的淘宝之趣**
每周六清晨的潘家园旧书市场,总有三五成群的戏曲爱好者蹲守东南角。戴毡帽的老书商王师傅专营戏曲文献,他那个掉了漆的樟木箱里,可能翻出1950年代的《戏剧报》合订本,或是盖着广和楼印章的戏折子。识货的行家会带着紫外线笔,在泛脆的纸页间寻找齐如山先生的批注痕迹。
报国寺文化市场虽已搬迁,但它的魂魄散落在各个民间书市。有次在城南的露天书摊,笔者竟邂逅了1932年百代公司印行的《京剧大观》,内附谭鑫培唱片目录,扉页上还留着富连成某科班学员的习字批注。
**三、胡同深处的文化沙龙**
南锣鼓巷西侧的蓬蒿剧场,每月第三个周末举办戏曲主题书友会。二楼的小阁楼里,木架上摆着从各地搜集的戏曲资料,既有新出版的《昆曲艺术大典》,也有手抄的河北梆子工尺谱。常能遇见戏曲学院的教授在此与票友切磋,说到兴起时,还会从背包里掏出珍藏的《郝寿臣脸谱集》共赏。
国子监街的槐荫书屋藏着个戏迷书房,店主把多年收集的戏曲专著按剧种分类:梆子戏的油印本用麻绳捆扎,昆曲谱册配着苏绣书衣,京剧脸谱图志则装在描金漆盒里。最妙的是窗边的老式留声机,选本书坐下,还能听到周信芳《徐策跑城》的钢丝录音。
**淘书小贴士**
1.旧书市场认准带中国戏剧出版社钢印的老版本
2.查看内页是否有名家的藏书票或钤印
3.琉璃厂店家多备有白棉手套,翻阅古籍记得佩戴
4.某些绝版书可联系出版社库房直购
当暮色爬上正阳门城楼,抱着淘来的《燕都梨园史料》走过鲜鱼口,恍惚间似与民国年间夹着戏本赶场的琴师擦肩而过。这些承载着戏曲记忆的书籍,正等着新主人延续它们的文化生命。下次路过这些地方,不妨推门而入,或许就能与一段惊艳的梨园往事邂逅。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