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春色浓——豫剧下乡见闻》
《梨园春色浓——豫剧下乡见闻》
立春刚过,豫东平原的麦苗才冒尖,镇上的文化广场已支起丈许高的戏台。天边残阳将褪,老槐树上挂的汽灯次第亮起,照得台前河南曲剧四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不知谁家先搬来条凳,转眼间乌压压坐满了十里八乡赶来的乡亲。
**一、锣鼓点里出将相**
三通急鼓骤响,月白幕布倏地卷起。旦角踩着碎步飘至台中,水红褶子裙旋开朵朵牡丹。唱腔未起,先见两丈长的水袖翻飞如练,左抛似流云,右甩若惊鸿。老戏迷王老汉眯眼咂舌:这云手,这卧鱼,是正儿八经的祥符调!
须臾间,四位武生腾跃入场。黑靠白蟒,雉鸡翎高耸,连翻二十七个旋子不落地。忽听呛啷啷一声,银枪相击迸出火星,演到《长坂坡》赵云救主处,满场孩童拍手叫好。后台琴师五指轮动,坠胡应声呜咽,月琴清亮相和,竟把楚汉相争的悲壮揉进弦索里。
**二、戏里戏外两相欢**
演至《拷红》一折,俏丫鬟红娘眼波流转,拖着洛阳官话念白:老夫人呐——尾音打着旋儿往台下飘。前排嗑瓜子的大娘们笑作一团,有人扬声接茬:闺女说得好,就该治治那老顽固!台上台下笑浪相撞,惊得夜宿的麻雀扑棱棱飞起。
后台传来油糕香气。管事的老师傅揭开竹笼,蒸腾的热气里,勾着金边的戏服一件件晾在麻绳上。旦角卸了妆,露出张二十出头的素净脸庞,正给围观的孩童比划翎子功:要这样用后颈发力...月光落进她未拭净的胭脂痕,恍若戏文里走出的古典美人。
**三、曲终人不散**
月上中天,《穆桂英挂帅》唱到辕门外三声炮时,台下忽然站起个拄拐的老太太。银发映着汽灯光,竟踩着节拍哼起梆子。几个后生忙要搀扶,老人摆手:五十年没听过这么地道的靠山簧喽...浑浊的眼里泛着水光,倒映出台上女将飞扬的靠旗。
散场时,戏班把红绒幕布撩起半幅。琴师试弦的零散音符里,看见几个半大孩子蹲在台边,正用树枝在黄土地上比划着台步。远处传来拖拉机突突声,惊破夜色,却惊不散那绕梁的余韵——这方水土养出的戏,终究会在新苗的骨血里抽枝展叶。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