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赞公仆:戏曲舞台上的好干部群像

梨园赞公仆:戏曲舞台上的好干部群像

在当代戏曲舞台上,一幅幅基层干部的生动画像正以传统艺术特有的魅力走进千家万户。这些戏曲作品将生旦净末的程式化表演与现代生活巧妙融合,用丝竹锣鼓演绎新时代的干群鱼水情。当水袖翻飞间走出带领群众修渠的县委书记,当西皮二黄唱响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日记,传统戏曲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一、豫韵传薪火:中原大地的公仆颂歌

豫剧《焦裕禄》以高亢激越的唱腔重现县委书记的榜样。舞台上,焦裕禄顶着风沙勘察盐碱地的场景被演绎成一段荡气回肠的沙丘行,演员运用豫剧特有的喷口技巧,将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经典台词化作掷地有声的韵白。兰考百姓送上的那把带着体温的黄土,在戏曲程式化表演中化作感天动地的情感符号。

在《重渡沟》中,驻村书记马海明带领村民开发旅游的创业历程被谱写成豫剧新韵。剧中夜访农家一折,借鉴传统戏三岔口的摸黑表演程式,用虚实相生的舞台调度展现干部深夜走访的细腻情感。当村民合唱重渡沟里春来早时,梆子声腔与现代和声的碰撞迸发出惊人的艺术感染力。

二、京剧新韵:国粹舞台的当代叙事

京剧《红军故事·半条棉被》创新运用戏中戏结构,驻村书记在排演红色剧目过程中,与革命年代的女红军形成精神呼应。老生演员在演绎现代干部时,巧妙化用麒派苍劲有力的念白,将脱贫攻坚不漏一人的誓言说得字字千钧。剧中扶贫干部冒雨转移群众的场景,通过武戏的抢背吊毛等技巧,展现出惊心动魄的戏剧张力。

《脚印》中,纪检干部调查贪腐案件的过程被赋予侦探剧般的悬疑节奏。丑角演员突破传统行当限制,将腐败分子两面人的虚伪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当主角在二黄导板中唱出清风两袖朝天去时,剧场里总会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三、百花争艳:地方戏中的公仆图谱

黄梅戏《老支书》将婉转的平词唱腔化作山村夜话。舞台设计借鉴水墨画意境,老支书在如黛青山间奔走的身影,与黄梅戏特有的抒情气质浑然天成。剧中劝访一场,旦角演员将传统花腔技巧转化为劝解上访群众的柔情细语,展现出基层干部化干戈为玉帛的智慧。

评剧《藏地彩虹》运用大口落子的豪迈唱腔,塑造援藏干部群像。舞台上转经筒与高压电塔的意象并置,传统藏戏舞蹈与现代工业元素的融合,构成震撼人心的视觉隐喻。当旦角用评剧反调唱出缺氧不缺精神时,雪域高原的壮美与干部的热忱在旋律中交织升腾。

这些饱含深情的戏曲作品,如同新时代的清官册,用传统艺术的形式为好干部画像。当剧场灯光渐暗,那些在舞台上鲜活起来的公仆形象,正携着戏曲艺术的永恒魅力,走进观众的心田,化作激励前行的精神力量。在这方寸舞台之间,中华民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想追求,获得了最生动传神的艺术表达。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