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传承国粹魂——记北京戏曲学院京剧表演系教师翟实
三尺讲台传承国粹魂——记北京戏曲学院京剧表演系教师翟实
在北京戏曲学院古色古香的练功房里,常常能看见一位身着练功服的中年教师穿梭在学生中间。他时而示范云手转身的精准角度,时而蹲下身来纠正学生的步法,说戏时眼中跳动的光,总能把人带进京剧的万千世界。这就是翟实老师,一位在梨园行当耕耘三十余载的戏痴。
一、从科班学子到授艺名师
1978年出生于京剧世家的翟实,六岁便跟着祖父吊嗓练功。红庙小学旁的胡同里,街坊们总能看到个背着书包、边走边比划起霸动作的小男孩。1994年他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戏曲学院,专攻武生行当。在学期间,他不仅精研杨派武生艺术,更在《挑滑车》《长坂坡》等剧目中展现出过人天赋。
2002年留校任教后,翟实创造性地将传统科班口传心授与现代教学体系结合。他设计的四步拆解法把复杂的武打套路分解成基础单元,让新生能循序渐进掌握要领。疫情期间,他更是研发了镜面反向教学法,通过视频直播手把手指导居家练功的学生,确保每个云手、踢腿都精准到位。
二、舞台上下皆是修行
翟实的课堂永远充满惊喜。某个春日的晨课,他突然带着学生来到后山的梨园,让大家在落英缤纷中体会《贵妃醉酒》的身段韵律。京剧不是刻板的程式,而是从生活中淬炼出的艺术精华,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每年毕业大戏排练,他办公室的灯总要亮到子夜,剧本上密密麻麻的红批注见证着他对艺术的执着。
在传承经典的同时,翟实始终在探索京剧的当代表达。他参与创编的《数字京剧脸谱交互系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用科技手段让年轻人感受传统之美。由他指导的跨界实验剧《戏·影》赴法演出时,巴黎观众惊叹中国戏曲竟能与现代舞如此水乳交融。
三、薪火相传见初心
翟老师就像会变魔术,学生李婉清这样形容。刚入学时连台步都走不稳的她,在翟实独创的情境教学法引导下,竟在毕业大戏《穆桂英挂帅》中完美诠释了刀马旦的英气。如今已是国家京剧院新秀的她,每次回校总要给师弟师妹们展示翟老师亲传的翟氏护腰法——那是老师多年舞台经验总结的练功秘籍。
每逢周末,翟实都会带着学生走进社区戏迷票友会。看着白发苍苍的老票友和青春洋溢的学子同唱《定军山》,他眼角笑出的皱纹里盛满欣慰。有人问他为何拒绝多家院团的高薪聘请,他指着教学楼前的古戏台说:这里的每一块砖瓦都在等着新苗破土。
在戏曲艺术的长河里,翟实用三十载光阴诠释着守正创新的真谛。当清晨的霞光再次洒进练功房,那个穿梭在学生中的身影依然在讲述着跨越时空的梨园故事,让古老的戏韵在年轻的生命里绽放新枝。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