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坠子:手机一划就能听的河南味,藏着多少老辈人的绝活?
河南坠子:手机一划就能听的河南味,藏着多少老辈人的绝活?
**一、戏匣子里的河南坠子,成了手机里的宝藏**
老郑州人还记得,街边茶馆门口总挂着块今日坠胡的木头牌子。三弦一响,穿着大褂的艺人往台上一站,甭管是《包公案》还是《杨家将》,沙哑的嗓子能勾住半条街的人。如今这些茶馆大多改成了奶茶店,可那份地道的河南味儿,却在短视频平台里活泛起来。
打开某音搜河南坠子,62岁的王素琴老师正在自家小院直播。褪色的蓝布大褂浆洗得挺括,坠胡往腿上一架,弦子还没拉响,评论区已经刷起王老师今天唱哪段。她身后晾着刚擀好的面条,窗台上蹲着只狸花猫,河南坠子就这么裹着烟火气钻进手机屏幕。
**二、刷视频学坠子?这届年轻人玩出了新花样**
郑州国棉厂家属院里,22岁的大学生李航跟着视频练喷口。手机架在窗台上循环播放着《李逵夺鱼》,他举着外婆的紫砂茶壶当惊堂木,一开口却把黑旋风唱成了河南梆子味儿。奶奶在厨房剁饺子馅,听着孙子荒腔走板的调门直乐:恁这唱哩不中,得先练丹田气!
在洛阳老城,非遗传承人张建国的直播间总卡顿——每次唱到《罗成算卦》的高腔,打赏的特效就把屏幕淹了。有网友留言:张老师,我爷爷说您这'摔板'的功夫,比他年轻时在相国寺听的还地道。
**三、从茶馆到云端,坠子戏正在破圈**
巩义市文化馆的周末剧场里,台前坐着戴老花镜的戏迷,台后架着三台手机直播。唱了四十年坠子的赵金斗发现,现在观众席里多了扛单反的年轻人。有次散场后,两个穿汉服的姑娘拦住他问:赵老师,您那段'刀压脖子问宋江'能教我们不?我们要拍国风MV。
更让人惊喜的是,某站上有up主把坠子唱腔编进电子乐,点击量破了百万。评论区吵翻了天:这是糟蹋传统艺术!总比没人听强吧?吵着吵着,原版《王华买爹》的播放量悄悄涨了五万。
**四、幕布后的守艺人**
商丘虞城县,73岁的刘广文正在教孙子调弦。祖传的紫檀坠胡蒙着新蟒皮,琴筒上光绪廿年的刻字模糊难辨。现在年轻人学这个快,对着视频扒段子比我们当年快多了。老爷子说着掏出手机,相册里存着二百多个坠子视频,等俺唱不动了,这些就是吃饭的家伙式儿。
夜深了,开封鼓楼夜市飘来胡辣汤的香气。卖炒凉粉的老马支起手机,就着路灯唱起《马前泼水》。评论区有人点戏:能来段《偷石榴》不?老马抹把汗笑道:中!恁稍等,俺把火关小点......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