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寻宝记:藏在老街深处的戏曲百宝箱

博山寻宝记:藏在老街深处的戏曲百宝箱

您知道博山哪里有卖戏曲行头的铺子吗?当我第三次在文化馆门口拉住晨练的大爷询问时,老人突然眼睛一亮,拐杖往南边青石板路一指:往三味茶馆后巷走,看见挂着红缨枪的门脸儿就对了!

一、曲径通幽处戏装映日红

循着大爷的指引拐进西冶街,油旋铺子的香气还未散尽,转角处赫然立着柄两米长的木制红缨枪。褪色的朱漆门楣上,凤鸣阁三个鎏金小篆在晨光里若隐若现,门楣两侧的砖雕竟是《长生殿》《牡丹亭》的经典场景。

推开吱呀作响的榆木门,檀香混着丝绸气息扑面而来。不足三十平的空间里,蟒袍霞帔从房梁垂落,五色髯口在玻璃柜中泛着柔光。墙角的黄花梨架子上,点翠头面与湘绣云肩交相辉映,恍惚间仿佛闯入了某位名角的私房衣箱。

二、一针一线皆故事

小心脚下!店主赵师傅从满地的金线银片中抬起头,手里的绣绷上,一对丹凤眼正渐次成型。这是给省京剧团新排的《穆桂英》赶制的靠旗,他扶了扶老花镜,现在年轻人都不愿学这手艺喽,全博山就剩我们还在手绣戏服。

柜台后的账本泛着茶渍,密密麻麻记着天南海北的订单:某年某月,青岛崂山庙会订制十二生肖脸谱;某日某时,北京戏校急要三套改良靠...最特别的当属墙上泛黄的剧照——1992年淄博戏迷票友大赛,二十多位参赛者的行头竟都出自这方寸小店。

三、寻宝攻略宝典

穿过挂满水袖的回廊,后院的晾晒场正在上演满城尽带黄金甲——三十多套刚染好的蟒袍在春风中猎猎作响。赵师傅说,每年四月淄博戏曲节前最是热闹,常有戏迷清晨五点就来排队。

若是自驾前来,可将车停在博山图书馆停车场,沿西冶街步行五分钟即达。乘公交则1路、11路西冶街站下车,留意飘着戏曲头面的小巷便是。每逢农历三六九,隔壁茶馆还有老票友聚会,运气好能遇见即兴演出的活关公。

**贴士:**

-定制戏服需提前三月预约

-每周二下午老师傅们固定交流刺绣技法

-店内有民国时期的点翠头面可供观赏(非卖品)

暮色渐浓时,赵师傅正在给一对年轻情侣试戴翎子。男孩顶着半米长的雉鸡翎转身,惊起柜顶沉睡的虎头靴,叮叮当当的响动里,仿佛听见了时光与戏曲的私语。这藏在市井深处的戏装宝库,不正是博山文化最好的注脚么?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