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唱完三句半,原来这才是戏曲里的绝活
一口气唱完三句半,原来这才是戏曲里的绝活
您可曾听过这样的戏词?演员的唱腔如珠落玉盘,大段的唱词一气呵成,连气口都找不着。我在长安大戏院后台学戏时,亲眼见过老艺人示范《贵妃醉酒》的海岛冰轮初转腾,整整四句二黄慢板不带换气,惊得我们几个学员直揉耳朵。
**一、戏台暗藏的换气玄机**
老票友都知道,戏曲行当讲究偷气换气。真正的高手能让人听不出气口,这可比唱歌难多了。您仔细听梅兰芳先生的《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这句,看似平缓实则暗藏玄机——在帐中二字间有个极短的鼻腔换气,可观众根本察觉不到。
京韵大鼓名家骆玉笙的《剑阁闻铃》里有个绝活,四十二字的长句子中间藏着七个气口。这让我想起学戏时师傅教的小窍门:用舌尖抵住上颚,靠横膈膜送气,能把换气声消弭于无形。您下次听《四郎探母》的坐宫选段,留心杨延辉坐宫院这句,演员的换气就像蜻蜓点水般轻盈。
**二、不换气的真功夫**
要说真正不换气的绝活,还得看昆曲《牡丹亭》的游园惊梦。杜丽娘那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行家数过足足二十八拍不断气。苏州昆剧院的老先生告诉我,这得靠丹田倒气的秘法:小腹肌肉要能像手风琴风箱般自如收放。
河北梆子《大登殿》里的薛平贵有句快板,演员得在锣鼓点里连唱十三句不带喘。去年天津的票友大赛上,有位老生愣是憋着气唱完了整段,下场时脸都憋紫了,观众席爆出满堂彩。这种一口气到底的唱法,行话叫贯口,可比相声里的贯口难上十倍。
**三、名角儿的气功秘籍**
程砚秋先生有个练气的绝招:对着蜡烛唱戏,要唱到火苗纹丝不动。我试过这法子,刚开口火苗就乱晃——原来唱戏的气息要像抽丝般均匀。您看张火丁的《春闺梦》,水袖翻飞时唱腔依然平稳,这才是真功夫。
评剧名家新凤霞在回忆录里写过,她年轻时每天对着水缸练水泡功。深吸一口气沉到丹田,慢慢吐气让水面泛起涟漪,要练到涟漪均匀不断才算成。现在的青年演员多用跑步练气,可总少了点传统功法的精妙。
戏曲行当常说千斤话白四两唱,可这唱里的门道,比我们想的要深得多。下次进戏园子,您不妨细品那些看似轻松的长拖腔,那里面藏着的,可是角儿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功夫。就像我师傅常说的:戏是假的,功夫是真的。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