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台子上那些不孝子:老祖宗用戏文教你做人
老戏台子上那些不孝子:老祖宗用戏文教你做人
旧时戏台锣鼓一响,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就扛着板凳往戏台子前头挤。那些唱了几百年的老戏文里,藏着老祖宗最看重的孝道伦理。今天咱们就掰扯掰扯戏台子上那些遭雷劈的不孝子,看看古人是怎么用戏文教人向善的。
**一、忘恩负义天雷劈**
豫剧《清风亭》里那个张继保,寒冬腊月被扔在清风亭,要不是张元秀老两口捡回家当亲儿子养,早冻成冰坨子了。后来中了状元翻脸不认人,把二老当叫花子赶。戏台子上的雷公电母可不是吃素的,一道闪电下来,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直接给劈成了黑炭。台下看戏的老太太们这时候准抹眼泪:该!活该!
**二、嫌贫爱富遭唾骂**
吕剧《墙头记》演得更绝。王老汉两个儿子,大儿子住高楼,二儿子开粮行,听说老父亲藏着私房钱,争着抢着要养老。等发现老头儿穷得叮当响,居然把亲爹架在墙头上不管了。这出戏在山东农村演的时候,台下后生们气得往台上扔瓜子壳:这种狼心狗肺的东西就该浸猪笼!
**三、偏心疼儿反被欺**
越剧《五女拜寿》里的杨继康老两口最让人唏嘘。把家产全给了大女婿,落难时却被赶出家门。反倒是平日里不受待见的三女儿,寒冬腊月背着养父讨饭。这出戏在江浙演了三十多年,到现在还有老头儿看完戏回家重新写遗嘱,生怕走了杨老爷子的老路。
这些老戏文里藏着老祖宗的智慧:雷劈火焚的报应桥段,吓得多少浪子回头;插科打诨的丑角形象,臊得多少不孝子脸红;最后大团圆的结局,又给迷途的人留了改过的余地。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觉得这些桥段老套,可戏台子上唱了几百年的理儿,放到今天照样管用。逢年过节带着爹妈看场这样的老戏,比买多少保健品都强。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